里昂郊外的山野,如同这个城市曾经出产的精美丝织品一般,色彩绚丽、花纹错布,有序却意外地与自然合拍,像不经雕琢的嗓音随性吟唱出的法国民谣。
很多音乐家喜欢去民间采风。那些流传数百年的民谣,竟然能“秒杀”学院派的对位、和弦,悠悠荡荡地晃进人的内心。谁赋予了它们这种力量,除了光阴的打磨,恐怕还有其诞生土壤的滋养。
遥望在自然之色下黯淡得有些寂寞的民宅,看着眼前清淡紫色的薰衣残草,我想起了曾在这里生活过的肖邦。这位弱冠之
年便离开故土的钢琴诗人,始终将波兰的印记纹在自己的旋律里。全世界通过他领略到马祖卡舞曲的美妙,同时,民歌独特的格调玉成了肖邦的音乐诗篇。听着肖邦的《c小调夜曲》,完成这幅小画的时候,我在想———这旋律,是否也被这画中的泥土浸染过?
为纪念肖邦诞辰203年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