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应邀出席“第十届全球华语大学生影视奖”活动,在香港亚洲电视演播厅鸡尾酒会上,邂逅了刚走马上任的香港电影发展局主席马逢国,他还是上海节赛推介港澳联络站的荣誉站长,老马问我上海的参赛情况如何。我说上海有4所高校来参赛:上海大学、交大、上戏和电力学院;作品共有10部,上大4部又全部入围参与13个奖项的竞赛,至于名列前茅还是吃盐鸭蛋,我辈岂能未卜先知。不过,须特别一提的是,华语电影老前辈桑弧的公子李亦中是交大教授、博导,几乎届届不曾缺席,原来这个全球活动是香港浸会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联袂创意的,本来两地轮番举办,后来香港获得“策略性发展基金”支持,现在就成了HK品牌,这对上海来说不无遗憾。
此次颁奖会上,吴思远的得奖感言说得另有一功。吴思远仁兄上海出生、香港入行、闻名于大中华电影圈,前不久在港获得第32届金像奖终身成就奖。作为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会长,他以终身挚爱电影的人表态,倘有电影相关活动不论大小自愿尽心参与,令圈内外人士无不动容。此次颁奖他也是别出心裁,开口就是一句“祝贺得奖和勿得奖朋友!”思远是与在大学攻读电影电视专业的莘莘学子对话,重在参与,对得奖和不得奖的年少朋友一视同仁,同予鼓励,其思可谓远矣。
思远以自己初入行时的艰难困苦与今朝条件对比,让不得奖朋友能登高远望,看着希望,树立信心。他说,想当年电影厂少得可怜,现在内地改革开放增加多少片厂和影视制作机构!也就是谆谆告诉“准电影人”英雄大有用武之地。他还说现在高科技日新月异,连智能手机也可以拍“微电影”,而他学生意时胶片金贵得不得了,他们竟冥思苦想出以小机器来拍,一条胶片“劈”成左右两半片去拍,多花力气明摆着是为了省点钞票,但须十分小心操作,若出了纰漏曝了光反而蚀掉老本。吴思远如今与时俱进了,入股沪上“8号桥”开拓创意产业,又在“新天地”开辟院线,实践出真知,他为来自海内外的中外大学生作了一个《中国合拍片行销与戏院运作》讲座,把电影工业的产业链完完整整呈现了出来,给此次活动不只“锦上添花”,也是给未来投身于文化市场竞争的接班新一代“雪中送炭”。
吴思远是上海政协港澳委员,他在沪极其认真参政议政,提了不少真知灼见,也许是爱深恨切吧,他面对建言提案落实不够是直言无隐的。笔者以为,在复兴上海电影荣光和催促电影人才辈出这个“阿拉梦”中,不能少了在沪上出生成长的吴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