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埃及卢克索神庙遭中国游客涂鸦一事,引起国人强烈反响。值得欣慰的是,肇事者一个十五岁男孩的父母在第一时间表示道歉,但发生此事件深层次的问题应深刻予以反思才是。对于一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只要闻过则改、不再重犯的话,是可以原谅的。但是在此类事件中,从家庭、社会及整个教育体系来说,是难辞其咎的。
据悉,孩子的父母先是宣称孩子一向很听话,后又称他们一直教育孩子不能这样做。此言难免自相龃龉。如孩子真的“很听话”而父母平时又一直对其进行相关教育,照理是不会发生本次事件的。可恰恰孩子就在父母眼皮底下干出了“大事儿”。因此,几乎可以断定,作为监护人,孩子的父母显然在平时就没有尽到对孩子“敬畏文化”“敬畏历史文物”等的教育义务。
另外,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而以该孩子的年纪,除了学校组织的春秋游之外,大部分长途旅游都是和父母或其他长辈同往的,也就是说,孩子的刻画行为的“模仿对象”很有可能就在其“长辈”或旅途中各种涂鸦之作。
值得一提的是,孩子父母在道歉中还称孩子平时一向成绩很好。言外之意是这是一位好学生。简单的一句话折射出了今天的教育理念的严重扭曲。最近数十年,唯分数论、唯名校论,成绩好的孩子(考进名校的孩子)等于好孩子(有出息的孩子)的成才公式独霸教育理念和成功观。从幼教直至高教,纯道德教育几乎到了被忽视的边缘。在如此的教育观念导向之下,孩子们做出上述行为并不意外。在如此畸形的教育理念的浇灌下,最终结出了诸如“打人教授”、“性侵教师”、“开房校长”等有水平无道德的朵朵“奇葩”。暑期将至,不胜枚举的暑期课程令人眼花缭乱,而不论笔者如何搜寻,也始终无法找到专事培养孩子道德观者。
今天,不少国人的素质低下已经令整个国家丢人丢到了国际上,若家长和学校再不从孩子学龄期甚至学龄前阶段着手,联手大幅加强纯道德教育的力度,后果无需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