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标题,有读者会说,你吹牛皮不打草稿,既为景区,自然是封闭的,何况是4A级景区,你家怎么会进入呢?
不错,原来的观念,既是景区,自然是封闭的;但从2012年10月30日起,这样的观念被打破了。因为这一天,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验收批准上海“徐家汇源”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于是“徐家汇源”景区成为上海第一个开放型都市旅游景区,据悉没有围墙的都市中心商业区被打造成“4A”景区,这在全国也尚属首例。这个“徐家汇源景区”位于上海都市旅游中心圈徐家汇,其范围是东至宛平路,南临蒲汇塘路,西到文定路,北达广元西路,占地约2.4平方公里,而我的寒舍正好在这个范围内,岂非是“家住4A级景区”?!
近水楼台先得月,其景区的风光任我欣赏。我家楼层较高,我居高临下,凭栏远眺,“徐家汇源”的美景尽收眼底。那双塔尖顶的徐家汇天主堂直指苍穹,形若天体的上海天文台映照蓝天,光启公园唯见绿荫一片,小红楼土山湾博物馆内隐约可见参观的人影……夜幕降临,星空下高楼像山峰耸立,西藏饭店上的布达拉宫金碧辉煌,徐家汇商圈星光灿烂,港汇广场的光柱来回摇曳,漕溪北路似银河逶迤远方……我曾写一首小诗咏道:4A景区有我家,都市商旅美如画;中西交融留胜迹,科学源头兴中华。
“徐家汇源”景区中不是有条“都市中的特色游步道”吗,也叫“文物小路”。那一天,我和老伴突发游兴,来个“沿线漫游”。我们先到蒲汇塘路上的土山湾博物馆,说老实话,土山湾博物馆2010年6月开馆后,我们已三游该馆。让我对土山湾深怀敬意的是,我出身于上海本地老房子“绞圈房子”中,而最早记载“绞圈房子”的文献,就是清光绪九年(1883年)由徐家汇土山湾孤儿院天主教出版社出版的《松江方言教程》。我据此写出《为上海本地老房子正名》等文章,论证了绞圈房子是具有代表性的上海民居,尔后的石库门建筑脱胎于“绞圈房子”,先后被多家报纸杂志刊发,当然对它情有独钟了。
游罢土山湾博物馆,我们来到比邻的“马相伯旧居”瞻仰,马是上海复旦大学创建人,著名的爱国人士。拐过文定路,我们迈进了光启公园,徐光启是明末数学和科学家,是他开启了中西交流的大门。然后,我们看过上海天文台,沿着漕溪北路,进入“文物小路”,那确实犹如时光倒转,百年以前文物建筑目不暇接。我们穿过鲜花盛开的花坛,进入远东第一大教堂——徐家汇天主堂,感受那庄严肃穆而又神秘的宗教气氛。参观了迄今已有140年的徐家汇观象台后,走上几步,就到了上海现存最早的近代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可惜那天没对公众开放,也好,留点遗憾,以便下次再访。
出了藏书楼就有醒目的导游牌提示,未几就有一棵郁郁葱葱的银杏树映入眼帘,旁有“徐家汇源”几个大字。呵,银杏树旁见源头,百年气象展新貌。我们赶紧在此留下美好的瞬间。就在“徐家汇源”题词旁,有边门可进入古色古香的徐汇公学,这是一所上海开办最早的新式教会学校。只见青砖铺地,红砖作墙,绿树环抱,环境幽静,确是一个闹中取静,静心读书的好地方。
最后,我们来到了隔路相对的徐家汇圣母堂,现在是“上海老站”,从名称上就可品出怀旧气息。迈入大门,一条悠长而又幽深的走廊仿佛让人进入了上海的旧时月色。老上海的红木家具、日常用品在你眼前一一呈现,而那花园中的两节火车车厢,据说是当年慈禧太后和宋庆龄的个人专列车厢。车厢中飘出阵阵香味,原来现在已装修成车厢餐厅,我们这时才感到腹中饥饿,于是在此就餐,体验一下“第一夫人”的生活……
呵,家住4A级景区,“徐家汇源”景区主要由历史景观风貌、时尚活力购物和绿色休闲娱乐三大板块组成,我还只说了一个板块,且让我们慢慢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