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有英国学者罗斯·孔伯专门研究吐痰行为,结果发现,亚洲人随地吐痰现象大大超过欧洲人;而在亚洲,中国、印度、韩国的吐痰现象又大大超过日本人。中国、印度都是当今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人口大国,这也就意味着,世界上最著名的人口大国也就是排名第一第二的吐痰大国。
我未去过印度,他们随地吐痰的现象未曾亲见,不敢乱说。只听说印度人随地吐痰与吃槟榔有关,因嚼槟榔要吐汁,于是不分男女贫富,吐汁时便夹着痰在街上、墙上随处乱吐,文明一点的则凑到垃圾箱或下水道。但对中国人随地吐痰的现象,我却领教过不少。
记得18岁那年,正是“文革”高潮,我们三个中学生去天津调查校长的家庭出身。京沪铁路线已经瘫痪,我们只得绕道而行,从上海坐船到大连,再转火车到天津。一出大连港,我们直奔火车站。那是大连的标志性建筑,气势恢宏,广场开阔,《兵临城下》等电影的拍摄都曾以其为背景。天气很冷,虽是早上七八点钟,站前广场已有不少人了。我们走在人群中,但脚下老打滑,我下意识地低头一看,原来是地上的痰迹结成冰冻所致。我顺势举目望去,惊人的一幕在我眼前展现了:整个广场上满地是痰,结冻以后,犹如一朵朵“痰花”,遍布广场。脚踩在上面,特别滑溜。更有甚者,痰上加痰,这里的痰片刚结冻,那里又有人吐出了新的“痰花”,那情景真让人触目惊心,至今难忘。
同年夏天,我和弟弟随堂姐第一次去乡下看望伯父伯母。三伯父是小学校长,肚里满是故事,我们小孩就经常围坐在他边上听他讲。他眉飞色舞,绘声绘色,常逗得我们捧腹大笑。每当此时,他便会得意地在地上吐口痰,再用鞋底在上面磨擦两下,然后又若无其事地讲下去。几只故事听下来,他面前已是痰迹斑斑了。二十年后,我随父重去乡下,他仍是这一习惯。
当然,随地吐痰在中国的农村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真算不得什么,如在人口高度密集的大城市,恐怕就会产生一些问题,至少环境污染,在城市形象上要打折扣。好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五讲四美”的宣教,在许多大城市里,中国人随地吐痰的现象的确已大为改观,环境保护意识也增强了许多,但与欧洲等国比起来,还很有差距。前不久在山西省的一个城市旅游,一条崭新的步行街高楼林立,很有现代化的气派。走到尽头,觉得有些累,忽见前面有个休闲广场,绿树掩映中闪现出一些星散有致的座椅,便想去坐下小憩。走到近前,却难以入座,原来每个座椅前都是痰迹斑斑,有些甚至连椅子上也有痰的斑痕。随地吐痰虽然仅是生活小事,微不足道,但确实可以窥见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环境保护意识。看来,要改变随地吐痰的陋习,在中国人面前还有一段长路要走,也有赖于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