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院士近日接受采访认为,需改革中国院士制度,将院士恢复为终身荣誉,而不再是“终身特权”。院士们表示,希望对张曙光贿选案一查到底。
终身制且待遇丰厚
院士头衔究竟有什么魔力,让铁道部盖红章为张曙光参评院士材料的真假作伪证?
“你再高的高官到60岁也要退休,但院士是终身制的”,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卢强认为这是院士桂冠吸引官员的重要原因。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指出,当前很多大学和研究机构引进院士都会开出丰厚待遇,大体按照所谓副省级待遇,比如在小车、秘书、医疗、交通等方面,如果折算一下一年100万到500万不是个问题。而院士对所在单位而言,能在科研资源分配上获利,不少院士本身就掌握很多评审权。
选院士不应单位推荐
目前中科院院士评选有两种推荐方式,一是院士直接推荐候选人,二是国内有关科学技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中国科协所属一级学会,按组织系统推荐候选人。工程院院士增选候选人则可通过院士或单位或全国性学会三种渠道提名。
顾海兵认为,要想解决张曙光贿选之类的问题,就要把单位推荐的口完全封死,让学术问题回归学术界。
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郑哲敏认为,现在院士参评都是自己写材料,“这就有问题,别人来问你要材料,你可以提供,但你不能自己写”。他指出,当前增选院士单位参与、省里参与、学校参与、机构参与,“好像理所当然似的,其实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