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中国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司法机关正在调查 多位院士提出应改革中国院士制度
~~~司法机关正在调查 多位院士提出应改革中国院士制度
~~~司法机关正在调查 多位院士提出应改革中国院士制度
~~~司法机关正在调查 多位院士提出应改革中国院士制度
     
2013年09月3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曙光贿选院士巨资花哪里了
司法机关正在调查 多位院士提出应改革中国院士制度
  本报讯 据央视报道,对于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副总工程师张曙光以参评院士为名所贿的巨资究竟花在什么地方,司法机关正在进行调查。

  多位院士近日接受采访认为,需改革中国院士制度,将院士恢复为终身荣誉,而不再是“终身特权”。院士们表示,希望对张曙光贿选案一查到底。

  终身制且待遇丰厚

  院士头衔究竟有什么魔力,让铁道部盖红章为张曙光参评院士材料的真假作伪证?

  “你再高的高官到60岁也要退休,但院士是终身制的”,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卢强认为这是院士桂冠吸引官员的重要原因。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指出,当前很多大学和研究机构引进院士都会开出丰厚待遇,大体按照所谓副省级待遇,比如在小车、秘书、医疗、交通等方面,如果折算一下一年100万到500万不是个问题。而院士对所在单位而言,能在科研资源分配上获利,不少院士本身就掌握很多评审权。

  选院士不应单位推荐

  目前中科院院士评选有两种推荐方式,一是院士直接推荐候选人,二是国内有关科学技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中国科协所属一级学会,按组织系统推荐候选人。工程院院士增选候选人则可通过院士或单位或全国性学会三种渠道提名。

  顾海兵认为,要想解决张曙光贿选之类的问题,就要把单位推荐的口完全封死,让学术问题回归学术界。

  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郑哲敏认为,现在院士参评都是自己写材料,“这就有问题,别人来问你要材料,你可以提供,但你不能自己写”。他指出,当前增选院士单位参与、省里参与、学校参与、机构参与,“好像理所当然似的,其实是错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美丽长三角大型系列采访上海郊区生态文明行(崇明篇)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广告
   第A30版:财经新闻
   第A31版:财经新闻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权威访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业界代表
   第B04版:热点解读/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热点解读
   第B06版:热点解读/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热点解读
   第B08版:负面清单/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负面清单/陆家嘴金融城
   第B10版:热点解读/企业访谈/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自贸学堂
   第B12版:自贸辞典/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入驻声音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负面清单
   第B16版:负面清单/陆家嘴金融城
   第B17版:康健园
   第B18版:养生/康健园
   第B19版:康健园/康复
   第B20版:保健/康健园
   第B21版:康健园/心理·实验
   第B22版:心理·情感/康健园
   第B23版:专版/幸福之门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运动汇
   第B26版:热点聚焦/运动汇
   第B27版:运动汇/风云人物
   第B28版:域外传真/运动汇
   第B29版:运动汇/一线调查
   第B30版:夜光杯
   第B31版:夜光杯
   第B32版:阅读/连载
张曙光贿选院士巨资花哪里了
“鬼楼”?其实就是两座空置危房
夸张想象 臆造传言
小成凭智 大成凭德
新民晚报中国新闻A15张曙光贿选院士巨资花哪里了 2013-09-30 2 2013年09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