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自贸区叫法不一,如对外贸易区、自由港、免税区、保税仓库、自由过境区等。而按功能定位划分,可分为自由港型、转口集散型、出口加工型、保税仓库型、商业零售型等。我们来认识一下几个发展步子走得较快的样板地区。
“轻税收”样板
代表地区:美国
作为超级大国,美国是全球吸收外国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出于维护国家安全的角度考虑,美国虽然建立并不断加强了针对外资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但又同时用一系列的税收减免投资进入。
在美国,自由贸易区也叫对外贸易区,是在港口或机场划出一块特别区域,凡是依法进入该区的货物都可以免报关或免缴关税;货物从区内转口货运到国外也不用交税;经海关许可,货物出入对外自贸区视同出口。
其中,作为美国最大的自贸区之一的纽约港自由贸易区,通常以围网分隔封闭,发挥着货物中转、自由贸易等功能,境外货物出港(进入美国)前不收关税。区外设置了若干分区,主营进出口的加工制造,囊括手表、汽车、石化、制药、饮料等加工业务。
为了吸引更多企业进入自贸区,美国自贸区给出了许多税收减免政策,比如延迟缴纳进口关税;通过在自贸区开厂,企业可以在支付原料的税率和成品的税率之间自由选择,进而可以选择税率更低的支付方式;还有国际退货服务。甚至,如果自贸区产品出口到了海外而出现退货情况,企业也无须为退回来的货物支付进口关税等等。此外,较之区外大约6.5%的企业增值税率,区内企业税率更低,仅征收3%。
通关“减负”样板
代表地区:新加坡
作为亚洲自贸区代表,新加坡自由贸易港不只有税收优惠,更主要是提供一个免税区作自由港,方便商家把货物存放在区内,以重新分类、鉴别、包装和展示,然后再出口或转口贸易;进口产品一般没有配额限制,大部分货物无须许可证即可免税进口;同时外币可自由兑换及出入。
由于流程少、通关快,所以在新加坡自贸区内的货物集散销量高、物流量大,区内集装箱货物里有8成为“中转货”。以新加坡的“贸易网络(Trade Net)”为例,就是对区内企业和货物均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区内进出货物就是一线完全放开,海关无检验;二线管住是指海关虽然依法对进出非自由贸易区的货物也检查和征收关税,但尽量做到减少或最低限度地开箱验货甚至不开箱验货;而所谓“区内自由”,就是海关对自贸区内货物的储存、展览、分级、组装、挑选、分装、制造和再加工,任其自由流动、买卖并不干预。
通关“减负”措施能加快货物通关的速度,降低通关成本。如今,新加坡自由港已成为全球贸易最自由的地区之一,国外直接投资占据制造业投资总额的七成。
土地租期优惠样板
代表地区:马来西亚、新加坡
按照马来西亚政府规定,自贸区内的土地租期高达60或99年;而新加坡则规定工业区内的土地租期为30-99年,且外国公司可以在私人所有的土地上建厂房。这些国家还根据土地和用房的种类,制定了相当低廉的租金标准,以从投资客的角度来考虑减少投资成本。
消费免税样板
代表地区:韩国济州岛
在济州岛旅游的韩国人,可在岛上指定的免税商店购物,每年4次,每次购物金额上限高达300美元。而且,对济州岛高尔夫球场的入场费免征特别消费税和教育税,因此玩家在那里打高尔夫球的入场费要比其他地区低40%-50%。
以“贸”取胜样板
代表地区:迪拜
不仅有世界最高的哈里法塔、全球首个七星酒店帆船酒店,还有一个航空港(迪拜国际机场)+一个海港(杰贝阿里港)+一个自由贸易区(杰贝阿里自贸区)。
这种两港一区的海空联运模式,让迪拜港成了中东最大的自由贸易港,汇聚了阿联酋70%的非石油贸易。在世界所有自由贸易区的类型划分中,迪拜被认为是贸工结合、以贸为主的典型。
因为尽管迪拜的自贸区设立在本国领土内,却被认作海外生产中心;在自由贸易区内经营的公司均被视为境外实体,或独立于阿联酋法律监管外的公司。
近年来,针对不同行业迪拜还建成了众多投资中心,包括机动车自贸区、迪拜商品中心、迪拜硅谷、迪拜海滨城以及迪拜投资公园等10个专业化倾向明显的在建自贸区。
“避税天堂”样板
代表地区:英属维尔京群岛、百慕大群岛、开曼群岛
这些地区被誉为“避税天堂”,因为基本没有外汇管制,有相关法令规定避税方便,所以无需承担沉重的税务负担。这种避税港型离岸金融中心,往往注册了大批离岸公司或国际商业公司,这些机构的实际业务都在母国进行,只是通过注册的机构在账簿上进行境内和境外交易,以求享受该地区的税收优惠。
像总面积259不过平方公里、人口不过5.6万人的英属开曼群岛,岛上的金融业、信托业总资产已超过2500亿美元,占欧洲美元交易总额的7%;仅注册的全球对冲基金就有近万家,但基金经理可能在纽约,可能在伦敦。此外,开曼群岛还是600多家离岸银行的聚集地,若按此规模计算,据说可称得上是全球第5大金融中心。
本报记者 胡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