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出门,发现小区里有辆黑色轿车停的不是地方,与出入的门靠得太近。尽管这是一扇边门,进出的人不多,但还是给行走带来不便,路人不免埋怨,这位驾驶员怎么这么停车?我也是有车一族,将心比心,小区里汽车日益增多,停车不易,到了晚上常常一位难求,这位老兄可能是实在找不到地方,才“无奈”地在这里暂停一下。可观察后又想,车的后面还有二三米的空间,为什么不离门远一点,尽量不影响行人呢?或许他对这个小区还不熟悉,不知道这里有扇小门,这扇小门确实也不明显,因开门需刷卡,没人出入时它便和整面栅栏连成一体,像没门似的,加之没有为这门安置照明灯,他昨晚回来可能很晚了,负责管理车辆的保安又正好走开,他见这空着一块地方,便把车停在了这里……
“问题”显而易见,管理人员会和他联系,让他把车挪走的。
可有些怪,3天了,车还在——车主出差了赶不回来?还是留的联系方式有变电话不通?“侧身”出入小门的人,对车主多有怨言。
第4天,看到那辆车,不禁一惊!——车的四周和顶部被划了许多道道,是用石头划的——那块“堂而皇之”地“坐落”在车头挡风玻璃上的石头“高调”地“告之”的。
谁拿这块石头划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看着满身创伤的轿车,我的“立场”变了,同情车主了——他车停的地方不对,可对“不对”一定要以这样“狠毒”的方式相向吗?
隔天,车开走了。
我不知道划车的人是怎样的心态?也不知道那位车主看到自己的爱车被“毁容”后又是怎样的心境?
我担心的是:会不会因停车的小事招来的那一道道深深的划痕,在车主的心里播下“仇恨”的种子?——划痕在车的身上,伤害的是他的心!
可以想象的是,当他把满身创伤的车开走的时候,一定非常愤懑和恼怒。他可能会想到报复,可报复谁呢?难以找到报复对象,只好把火憋在心里。或许进而,他会把这股“火”上升和扩展到对社会风气的不满,愤慨现在“心坏”的人太多。还可以想象的是,他的心情被破坏了,开车容易分神,工作容易出错,回到家里容易发脾气……在这样“恶劣”的景况下,他会不会猛然间干出些什么出格的事来?
社会细胞的一个健康“分子”,就这样骤然间变异了!它会复原吗?复原又需要多少时日呢?
这些当然都是我的主观臆想——但愿它仅仅只是臆想。
我们的社会正在艰难地转型中,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层出不穷,如何妥善和得体地处置,是摆在各级政府和我们每个人面前的严峻课题。多少起引起轰动的恶性事件,追根溯源,都是由于对简单的、很小的事情处置失当而埋下的“仇恨”的种子引发的。而一旦“苍蝇变成大象”,势必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行,对我们大家,包括处置事情的当事人,都没有丝毫好处。
那个划车的人,看似“痛快淋漓”地教训了车主,可极端的行为过后,心能“安”吗?如果小区管理人员设法找到车主,批评他,甚至适当处罚他,相信他不仅会心悦诚服,还会感到诚意和温暖,不仅不会再在这里停车,还可能会“举一反三”地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可现在呢,无论是划车的人看到进进出出的这辆车,还是车主驾车驶入居住的小区,心里肯定都不舒坦,都会惴惴然的……
一件事情的不同处置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而有些效果是我们大家都不愿看到的。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要靠职能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尽心尽责地、“人性化”地去妥善处置每一个矛盾,而决不能人为地去激化矛盾;同时我们大家也都有一份责任,因为生活中人人都会碰到、也都要去处理各种事项。因此有必要提醒:不要因为自己的失当处置行为,有意无意地在对方的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而应理智当前,与人为善,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尽最大的努力和可能化解矛盾,从而把宽容和暖意送到对方的心坎里。这不仅是为他人,也是为了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