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9: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2月2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吴昌硕画桃趣闻
肖舫
  桃子因为象征长寿,自古以来就成为了许多名家笔下常常表现的对象,齐白石笔下的寿桃,或画于篮中,或挂于树上,各个鲜活欲滴,仿佛令人唾手可得。而海派名家吴昌硕画桃则另有特色,绝少甜俗,笔力强悍,风动劲健,更具寿而康的精神内涵。在即将于东京中央春拍中出现的《丁巳年作曼倩偷来》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曼倩偷来”取自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偷食西王母仙桃而长寿的典故,此幅为吴昌硕以祝愿人长寿所作,整幅构图疏密有致,雄浑恣肆,淋漓尽致以仙桃上下呼应之势展开,叶之偃仰向背,桃之掩映单复,加之枝干之穿插伸展,使得画面充满生命的张力。相比一般画家,吴昌硕笔下的桃子往往硕大无比,而叶子则像是枇杷叶。在这幅画中,右侧枝干倚石劲挺向上,枝上两桃呈昂首勃发之势;左侧倾斜而下的枝头果实累累,三寿桃鲜活欲滴,令人望之伸手欲摘。以红泼写硕大桃实,渗以黄彩,再用浓墨勾勒叶筋,以淡墨写出叶子和枝干,刻画此寿桃色彩鲜而不艳,色墨之间,画面有种圆浑感,趋于稳重却不失灵动,更体现出作者对位置排列的极度讲究。曾有人评其画不合理。吴昌硕则表示,“此是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实之仙桃,非寻常之水蜜桃。蟠桃、仙桃就是如此。我画并不悖理。”

  此作乃吴昌硕年届七十之作,此时作品极为精彩,画得有笔意笔痕,有骨有肉,更是笔笔间见作者深厚的篆籀书法功底。业内有专家表示,“吴昌硕书有犷气,画亦然。”要想品味吴昌硕的绘画,首先应该学会看他的书法。像此次春拍中露面的《石鼓文六言对句》立轴,将“彼鱼安识吾乐,为花宁求人怜”此充满哲意之句,写得凝炼遒劲,貌拙气酣。从中我们可以品味出,吴昌硕画中桃树枝干笔墨苍拙老辣,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从篆刻、书法修养所致。

  70岁后的吴昌硕达到了一生的顶峰,虽然大器晚成,但成名速度却令人惊叹。从60岁自定润格卖画开始,仅仅用了十数年,吴昌硕就成为后期海派开山级的人物。《丁巳年作曼倩偷来》创作于吴昌硕70岁的时候,而《石鼓文六言对句》立轴则创作于77岁,都属于巅峰时期的力作。他的作品融合了文人趣味,金石美学的作品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意象,或者说其本身就是一个完整丰富的中国文化浓缩版本。曾有人评论,吴昌硕的作品有唐人的豪放,有金石的高古,有文人画的清雅,受到追捧也是必然。今年我们将迎来吴昌硕诞辰170周年,相信一系列精品的出现,将使我们对于吴昌硕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肖舫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2014索契冬奥会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漫画世界
   第B12版:视觉产生/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紫砂壶上笔墨情
陆状元和他的两本字帖
刊头篆刻
吴昌硕画桃趣闻
良料精工赏翡翠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B09吴昌硕画桃趣闻 2014-02-22 2 2014年02月2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