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过春秋航班的读者,看到这样的办公环境,应该会与记者一样会心一笑吧:“春秋,真会‘做人家’。”
敢为天下先
春秋32岁,王正华69岁,他们共同走过32载光阴,几乎见证了整整一部改革开放史。说起春秋的而立之路,王正华说,春秋踩准了改革开放的步伐。
1981年,王正华下海,创办旅行社。当时,同行做的都是从企事业单位接团,如今流行的自由行、散客游在那时几乎闻所未闻。王正华听说一位大学老师从欧洲带回一本油印教材《世界旅游业及其哲学》,找来研读后,他茅塞顿开,找到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接待散客。
从1992年开始,春秋在全国已经有了4000个网络代理,利润开始年年翻番。1994年,春秋成为国内旅行社中的老大。到了1997年,实现营业规模增长28倍,利润增长7倍。
28和7的不对等,刺激王正华进一步研究新模式,这一回,他找到的办法是:包机、包火车、包轮船。春秋在国内开创了一种新型旅游模式。
2004年,包一架飞机的代价是4亿元,而全国1.8万家旅行社的总利润才3亿元,这让王正华下定了买飞机自己做航空的决心。2005年7月18日,在民航总局支持下,春秋航空公司首航成功,成为国内第一个获得牌照的民营航空公司。
可贵在坚持
春秋的成功,吸引许多人上门取经,还有很多人想请王正华出山,盖楼盘,搞风景区,开银行……面对纷至沓来的说客和看上去很美的各种“钱”景,王正华保持了可贵的清醒。他说:“钱是赚不完的,做自己熟悉的事,才能做得长久。”
王正华一直说自己是个谨慎的人,没论证清楚的事不会做,但同时,他也是一个一旦想透了、认准了,就会坚持到底的人。
勇于迎挑战
2012年,春秋购买飞机的审批程序走了大半年;2013年12月,民航总局首次发文出台支持低成本航空发展的政策,春秋购买30架飞机的计划在一天内接连通过十几个部门的审核。这一鲜明的对比,让王正华感到“幸福来得太突然”,更感慨时代前进迈出的大步。
进入第5个“8年”,春秋酝酿着更多变革。王正华认为,“不管身处什么时代、什么环境,不要去抱怨,不要去等待,而要主动挑战,抓住机会!”
本报记者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