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泉、第二泉都没有了
镇江中泠泉就位于金山寺西侧的一个小岛上。泉眼四周叠石为池,水深三米,池水清澈透亮,水面上清晰地倒映出石壁上“天下第一泉”五个大字。就在几天前,公园刚刚对这个池子进行了彻底的清洗和换水。
“这几年泉水的出水量的确少了很多,再加上水池不通外面水体,长时间‘捂着’,水质肯定不行。”公园一位工作人员说,泉水减少后为了继续保持景观,他们基本上都是用自来水进行补充。由于不是“活体水”,水池还需要定期换水和清洗。
池水已非泉水,不过并不妨碍商家借着“中泠泉”响当当的名头继续做生意。据说,泉水边就有家茶楼号称以“泉水”泡茶,一壶水最高开到260元。
和镇江中泠泉并列为“中国四大名泉”的无锡惠山泉,遭遇水量减少已经二十多年了。对泉水的减少,景区工作人员并不避讳是靠“注入自来水补充”,“保持景观的话,一天要注入几十吨。”
泉水都去哪儿了
历史上的中泠泉、惠山泉都曾经相当丰盈,不仅滋润着一方百姓,还成为文人雅客争相品茶赋诗的所在。“漪澜堂下水长流,暮暮朝朝客未休”的诗句便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不过近几十年来,随着各地隧道工程人防工程的开挖、旅游项目的上马、早年未经详细考察就实施的土木绿化工程等等,都影响着古泉水水脉的延续。
“比如惠山泉的水脉主要来自山体雨水的下渗,是一种下降泉。”有32年园林文史保护研究经验的无锡市锡惠名胜区文化总监金石声介绍说,雨水在经过了植物根部过滤,岩石浸泡后,最终从地势较低的石缝中渗出,形成惠山泉。惠山泉通过地下水脉与附近河流相通。当大量开采地下水、地表植被蓄水不足、水脉被人为切断破坏时,都可能导致惠山泉水量的减少。
像惠山泉、中泠泉这些古代名泉出水量减少的案例在长三角地区并不鲜见。“比如苏州虎丘的‘天下第三泉’、南京的‘江南第二泉’、扬州‘天下第五泉’等都有这个问题。”金石声说,导致出水量减少的共性原因还是人类活动的加大对自然造成的破坏。
断流困境如何破解
前几天,镇江“三山”景区管委会宣布称,将开挖一个300米深井引天然泉水入中泠泉,破解断流困境。类似的方案在惠山泉也曾有过,不过最后因专家提出这样打出的泉水和原先靠天雨落水渗透而成的“惠山泉”差距巨大而被否决。
“原先的惠山泉饱含天地雨露精华,可以直接取而饮之。现在另辟蹊径,不仅泉水来路完全不对,能不能饮用也有待考证。”金石声说,天下名泉最重要的是集自然鬼斧神工而成,水质天然直饮,如今用人工的方法去补救,徒留形式,内涵精华完全走样,“这还能说是原来的天下名泉吗?”他提出要重现当年泉水汩汩的盛景,“需要给大自然一个休养生息的时间。”
本报记者 梅璎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