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留三分,好不好?大抵是好的,要不老话怎么说“言多必失”呢?但在一个本该尽情说的场合,话总留三分,却让人有点不是滋味。
这次,全国人大代表、东莞市长袁宝成的话留得多了点。面对二三十名记者“围追堵截”,面对扫黄、经济转型、经济增速等一连串追问,袁代表以两个“嘿嘿”和“正在处理”回应,被网民戏称为“嘿嘿市长”。昨天广东代表团全体会议后,他再次被“围堵”,坚称“没说过‘嘿嘿’,而是被记者‘黑’了”。是否说过“嘿嘿”不重要,重要的是代表面对提问的心态。
市长的无奈可以理解。扫黄事件对东莞的影响很大,当地政府面临前所未有的舆论压力,怎么回答都可能被误读。但正因为此,人大代表才更应有所准备。几天前,遇到敏感的反腐话题,政协新闻发言人吕新华立场坚定地表态:“无论什么人,无论职位有多高,只要触犯党纪国法,就要严厉惩处。”“你懂的”比“嘿嘿”高明不少。
前天下午,新疆代表团开放日活动结束后,张春贤代表被上百家媒体团团围住,50米走了20分钟,逐一回应记者的棘手问题。一名粉丝数高达1100多万的女记者在微博上坦言:“尽管差点被挤掉了裤子,但春贤书记谈得恳切,是心里话,值了……”
小组审议讨论时,一些代表委员提建议“一二三条,严谨中肯”,少了官话、套话、空话,但也少了点麻辣味,少了点真性情。有代表坦言:“话不能乱说,一不小心被你们媒体扣个‘雷人雷语’的帽子。”的确,往年常有好事者总结出“代表委员十大雷人雷语”,贴到网上,四处传播,一度成为两会热点。
我倒觉得,说“嘿嘿”还不如讲“雷语”。倘若大家都客客气气、谨小慎微、瞻前顾后,啥也不愿说、不敢讲,“雷人雷语”固然是没了,畅所欲言的环境和生动活泼的气氛,不也同样没有了吗?
只有代表委员都敢说话了,不再当哑巴、装深沉,各种声音才会出现,这是进步的标志。想想,假如所有人都说一种声音,哪怕字字珠玑,是不是也有点可怕?反过来,我们的代表委员也要去思考,为什么有些提案、议案、建议一出来,就遭受舆论指责甚至哄堂大笑呢?面对质疑,想想以后怎样拿出更有质量的东西,坏事变好事,不也是一种进步吗?
昨天听小组讨论,上海代表团周振波代表的发言令人印象深刻。“我不知道该不该讲,但我是代表农民兄弟的,一定要讲。在部分经济条件较差的偏远农村地区,政府下拨的救济金被挪用,甚至有些进了个人腰包。老百姓不敢反映,也不知道找谁反映!”
在广东代表团的开放组团会上,钟南山代表一开口就“炮轰”医改:“这五年的医改没有明显的突破,有些地方甚至更差了一点。五年过去了,假如说是按现在这种改革体制,很多医务人员看不到他们可以改变现状的前景,反而通过一些所谓的医改方案使医生的收入进一步减少,在社会上进一步受到歧视。这样的话,他们的积极性从哪来?”
这些话,不仅仅听着给力,还是代表们认真履职的表现。代表委员开两会的目的,就是要敢于发出人民的声音,把人民的声音带给最高决策层。
有代表开玩笑说:“一有人在会上‘放炮’,你们媒体就瞎起哄。”代表所言非虚,但是两会之所以成为舆论场和全国关注的新闻热点,不正是需要代表委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吗?从平等对话与公正透明的角度看,两会上的生猛语录越多,说明代表委员们对国家大事的参与程度越高,而相关执法部门受到的监督也就越多。如此看来,媒体并不是在瞎起哄,而是推动民主进程的重要力量。
很多代表评价政府工作报告,都用了“接地气”三个字。我们也期待,代表委员的发言能更接地气,反映问题更直接、更大胆。当然,正如怎样在两会上“说话”是代表委员的必修课一样,如何有礼有节地提问也是我们记者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