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圈内圈外/文娱圈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4月1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戏曲的那些事儿
夏 琦
  戏曲算不得是文娱圈的热门行当,但本周几桩大事体,皆与戏曲有关。

  本周,第24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举行了颁奖典礼,年逾九旬的王盘声获得了特殊贡献奖。老先生很愉快,沪剧王(盘声)派的弟子也纷纷登台演唱。在沪剧界,有“十生九王”一说——十个学小生的有九个是学王派的。虽然老先生现在并不正式给学生们上课,但很乐意有学生去家中求教,甚至会抱怨年轻学生拜了师不去学。但他也说过,对流派不要太迷信,不要顶礼膜拜。学得像只是初步的模仿,不是真正的、完整的继承。“可以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理解它的创作意图,学习它的创作方法和成功经验来丰富自己。”

  无独有偶。《伶人三部曲》在上海大剧院上演之前,著名学者林谷芳就在与国光剧团艺术总监王安祈对话时谈到,“京剧新美学”的诞生,源于台湾京剧人自身的困境,因为大陆有着熠熠生辉的名角,都是各个流派的传承人。而台湾京剧缺乏这样的资源,只能另谋出路。中国戏曲的传承不可能拘泥原有一成不变,应有分寸地吸收新的文化中优秀的部分,融入,弘扬,但也不能失了自己的魂。《伶人三部曲》是新创京剧,新在何处,创得是否有理,三部曲中有两部没来过上海,看过,才能见分晓。

  3D戏曲电影《萧何月下追韩信》本周在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启动拍摄,这是上海“拍摄京剧经典传统大戏电影工程”拍摄的第2部剧目。第一部《霸王别姬》已拍摄完成,国内还尚未上映,但已受到美国好莱坞杜比剧院的邀请,将在该剧院举行世界首映。3D戏曲电影,也是传承之一种,但传播方式有所改变。一方面,通过影像的方式将珍贵戏曲资料保存下来,另一方面,通过3D等手段,增加戏曲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模式的创新和内容的经典结合,不知能否做到1+1大于2?

  说到本周我们关注的另一个话题,就是越剧中生代演员为青年演员“让台”,据说这也是近年来很多剧种的相同状态。“让台”固然能体现对后辈的提拔之意,但让中生代明星演员功夫退化,也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提携后辈,是戏曲发展必须的环节,但如何提携,是更需要考虑的。如果只是简单的“让台”,年轻演员虽然有了更多的登台机会,但不经历风雨,很难见彩虹。

  夏 琦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新民观察·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新民图视绘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新民资讯
   第A12版:文娱圈
   第A13版:娱乐圈/人物·动态
   第A14版:圈内圈外/文娱圈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新民拍卖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2版:夜光杯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阅读/连载
   第B15版:新民俱乐部
   第B16版:目击
荧屏童星多,你怎么看?
《妈妈咪呀》辣妈荟萃
戏曲的那些事儿
新民晚报圈内圈外/文娱圈A14戏曲的那些事儿 2014-04-12 2 2014年04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