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4月1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永不定型
王士雄
■ 喜气相随(中国画)范林鹏 作
  ◆王士雄

  范林鹏先生的《荷池气清》格外引人注目:开幅之大,六尺整张,18平方尺,这幅朦胧中渗透着很强立体感的国画,运用西洋水彩画的方法,融入中国画相结合的表现手段,妙合无痕,形神兼备。我常爱欣赏范先生作画,每次发觉线条有新意,挥毫有变化。笔墨纵横,千姿百态,我边看边思,这一次,忍不住问:你都满头银发了,为何还不定型呢!他笑了笑答:定型就是满足,不定型就是不满足。我这辈子,永不定型。 

  林鹏已70多岁,是颇具实力的沪上画家,名列《当代中国书画家图录》。他笔下的作品,立意新,开掘深,蕴含着自然协韵、抑扬相间、错落有致、浓淡相宜的文气、意境和风格。我刨根究底,追问不定型的因果。他回忆那久已难忘的唐云、江寒汀、谢之光恩师,打开了话的闸门。实际上,名流大家都不愿定型,求索无疆。三位老师也不例外,主张文脉的延续,倡导时代的突破。每张画都有不同的特色,在变化中感觉、触感、冲撞。既讲究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夫,又坚持不守陈规,创新造化。 

  当年,他跟江寒汀学画,老师就是竭力强调推陈出新。总是唠叨,做人不能满足,画画也一样,人满足了,就保守了,就僵化了,就不会进步。所以,画满足了,就定型了,只会重复己见,用自己熟悉的老套路,去画自己熟悉的老面孔。同样,老师谢之光他重视传承传统,又反对拘泥模仿,不定型,闯新路。如今,弟子林鹏不断延续老师的这种精神、气质和深厚修养,永不停步,画艺中既渗透了大师的精髓之力,又奔放于新的气息之中。 

  离开林鹏家时,我蓦然回首上世纪80年代,采写通讯《丹青笔笔寄深情》,与老画家唐云有段相识之缘,唐老那一席话,至今回荡在耳边:画画这个东西,怕的就是定型,一定型就没有创新了,也就没有新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新民观察·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新民图视绘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新民资讯
   第A12版:文娱圈
   第A13版:娱乐圈/人物·动态
   第A14版:圈内圈外/文娱圈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新民拍卖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2版:夜光杯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阅读/连载
   第B15版:新民俱乐部
   第B16版:目击
永不定型
款胜于印的陈豫钟
“影像”,一种公共艺术
禅心淡现仕女画
寻找书法医术相通点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B07永不定型 2014-04-12 2 2014年04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