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拥有一辆自己的小汽车,对许多年轻人来讲,乃梦想之一。然而,今天西方的青年看法已经变了:没有人会拒绝汽车,但汽车已不那么重要。
买一辆汽车要花不少钱,而车到手后,其价值就会一年比一年减小。西方的年轻人接受了一种新观念:自己尚未工作不买车,以后要是买车,一辆小型普通的共享汽车足矣。将自己的汽车和一个共享汽车组织(中介平台)挂钩,自己不用的时候,车可以提供给别人使用。欧美的许多国家都已流行共享汽车(carsharing)。共享汽车看似新概念,其实早在1975年,英国《泰晤士报》的一篇文章标题就用过这一概念,当时只是一种想法而已,意思也和今天的不尽相同,响应者甚微,因而也就没有下文了。到了1977年,carsharing的意思变了,用来表示多个司机驾驶一辆车的意思。
对于暂时没有车的人来讲,只要为手机(或电脑)装上一个相应的应用软件,他(她)随时都可很容易用到别人的汽车。举个例子:如果你临时想到某地去办一件事,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在你所处地的周围找一辆共享汽车。你的手机显示器会告诉你,那是一辆什么样的车,是否加满了油。你只要输入自己的密码,就表示要使用这辆车。接着你很快找到了这辆车,用你的个人身份识别芯片在挡雨玻璃上刷一下,玻璃下面的激光仪便和车载电脑接通,信息传到(中介平台)调度中心的订车服务器,信息全部被储存。几秒钟后车门开了。
上车后,你可在仪表板上输入你的身份识别号,显示器上便出现“欢迎某某先生/女士”。在你用车前,应利用符号按钮检查车是否干净、是否有可见的损害处,然后把你的意见输入显示屏。按确认键,你就可借助导航仪开车了。用完车你可按下“结束”键,还车有两种模式,一是在借用地(分享汽车组织向城市或某个停车场租用的车位上)或明确界定的商业区内的任何一个停车场还车(导航仪会引领你还车);另一种模式是自由停车模式,不必在借车地还车。下车前按惯例将车钥匙放在副驾驶座前面的手套箱(杂物箱)内。
使用分享汽车的费用约为每分钟30欧分,如果用车者只是想中途临时离开一下,他可按“泊车”键,计费装置于是按“逗留”模式运行,费用每分钟10欧分。用车结束后,从用车者的账户上扣除用车费,并很快通过短信或邮件发来一张收讫单。
车主可以自己决定共享费用,共享平台只起中介作用,每次用车提取一定的佣金罢了。加入共享汽车组织很方便:办理一次性登记(包括出示驾照、提供有关车况的数据和图片、缴纳30至50欧元的登记手续费)。
共享汽车的运作既解决了汽车的闲置问题,是一种互利、双赢、节约资源和对公交服务的补充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