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场开演前,指挥何建国坐在台口的追光灯下,诚恳地向观众发问:“这里距离繁华的淮海路只有一步之遥,你为什么非要来看一场演出?”在他发出“国乐,是一种信仰”的感慨中,其后的幕布升起,台上灯火通明,100多位演奏员以诗朗诵的方式重复着这句叩击心灵的话语,并感谢观众最终选择前来看民乐,是为序。当场,观众报以如雷掌声。随后上台的多位名家,均先自我介绍与民乐的缘分,一开口“我吹笛子已经50年”;“我是冯满天,从小跟我爸爸冯少先学琴……”说完,咚咚咚在自己胸口砸三拳,表示对民乐的耿耿忠心;“我是冯晓泉,这位是我的爱人曾格格”说着夫妻两人联袂吹箫合奏……
对民乐的全情投入,还使得他们邀约上海民乐一厂的师傅和敦煌史学家,复原、再造了敦煌壁画上的古乐器,状如小型竖琴的“箜篌”、已经失传的“莲花阮”和“雷公鼓”,在历经2年的研制后,重现1500年前的古音。由琵琶名家吴玉霞弹奏的“古弦琵琶”,低音更加浑厚,听得出“枯藤老树昏鸦”的画面。她弹开尘封千年的古音时,岁月仿佛被她弹回。当“埋伏”在观众席不同角落的唢呐、哨子等吹奏乐器的演奏者模仿鸟儿欢叫、嬉闹、打斗的情景时,观众又仿佛身处大森林,顿觉妙趣横生。
全剧还由中央民族乐团80后作曲姜莹创作了“主弦律”,如同音乐剧中的主题曲一样,反复出现在关键时刻。当剧终时,台上以及乐池中的演奏员以盛装华服演奏出大气的主弦律时,乐池也慢慢升起,形成视觉与听觉上的双重高潮,令观众顿感民族音乐带来的强大气场,以及传统文化的创新魅力。
(本版图片均为记者 郭新洋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