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主办方之一市收藏协会吴少华介绍:收藏界里,“淘个宝”“觅个宝”是热衷在淘旧货中找古玩珍品爱好者的口头禅。因此,汇聚本市6个区,横跨社区、商场、地摊、景点、协会等多个行业、有着7个分会场的“淘宝节”就此诞生。据主会场藏宝楼总经理李荣虎透露,下半年还会与法国里尔旧货节“对接”,邀请法国“淘宝”爱好者来上海摆地摊。这也是基于中法建交50周年的契机,民间形成文化交流的窗口。
“淘宝节”主题展也将依次展开。首次开展的是体现“中国人收藏的外国古玩”——“世博四周年艺术展”。自2010年上海世博会结束后,沪上40余位收藏家就自发组成了世博文化收藏组织。不愿透露全名的蒋先生(见右图)提着一盏1851年首届英国伦敦世博会水晶宫的挂灯介绍道:“水晶宫后来被大火烧毁了,所以这盏躲过劫难的灯显得特别珍贵。”接着,他又亮出一枚彩瓷盆,是1851年首届伦敦世博会官方礼品,画面上有一名清朝商人的背影,“显现出中国人从首届世博会开始就积极参与了……”
记者走访发现,藏宝楼4楼千余平方米采取室内地摊的格局,320个地摊以1平方米见方划好地界,标上号码,每周“摇号”,公平出租给全国各地前来的摊主,地上贴好“通道”标识,留给看客走路的通道也不过半米。
据悉,“淘宝节”期间,藏宝楼新增周二、周三早市。
本市民间古玩市场“来龙去脉”
清宣统年间的《上海指南》载,最著名的古玩店为“四美轩”,做古玩旧物生意的人在外滩沿江摆地摊,吸引最多的是外国水手。
上海文物商店的前身就是1920年在五马路建起的第一个现代商场式的古玩市场。
上世纪90年代就有“北有潘家园,南有福佑路”——“福佑路古玩地摊市场”之称。1994年,福佑路地摊市场引摊入室成了“藏宝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