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4月2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者作家的最新力作《别了,日耳曼尼亚》
吴 敏
  ◎ 吴 敏

  长篇小说《别了,日耳曼尼亚》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批评家王宏图的第三部长篇小说。作品中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两年旅欧生活的经历对他的视野、精神意识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作品体现了作者日趋成熟的写作技巧上,尤其是叙事进程有意识地渗入了节奏感。故事发生在上海和德国北部的一座城市中:在上海的生活,人物众多、线索纷繁,目不暇接的事件渲染了不安、焦躁的情绪;青年男女间关于忠诚与背叛的欲望陷落,父子之间沉默、僵持的心灵撞击,中年夫妻淡漠却又相依为命的荒谬扭结……而发生在欧洲的故事,则要凝定、舒缓得多,既有孤寂、思乡的悄怆心情,也有深邃的政治、哲学思辨。不同生活经历的华人,对中国国内的现实生活及在国际上地位的不同思考,在孔子学院这一新兴的文化传播机构的舞台上碰撞出激烈的火花。两股情绪随着故事空间自然转换,由分别两地的情侣牵引交叠在一起,时而急促,时而悠扬,像是交响曲的各个章节。

  在人物设置上,小说也凸显了丰富的层次。作者设置了一对有些淡漠而疏离的父子:在儿子钱重华身上,年轻人涉世之初拥抱尘世生活的热切欲望以及纯粹、明净、揉不得杂质的精神追求,写他初恋的明快与惶惑,令人联想起王宏图初试笔墨时几部洋溢着原真锐利之情的中篇小说;而父亲钱英年,作为一个贪婪过、享乐过,逐渐走向疲乏、厌倦和幻灭的中年人,作者前两个长篇中主人公那种偏执的、不合时宜的、敏感的、神经质的浪漫主义色彩淡化了,继之而起的是更为随和、练达的境界,虽然人物最终的结局都是失败和死亡,但是作品所积蓄的精神力度与作者之前的作品有了明显的区别。

  《别了,日耳曼尼亚》的书写,延续了作者一贯秉持的欧洲文学趣味,有学者的儒雅和沉静,而深入欧洲的工作、旅行经验,使得作者对于钟爱已久的欧洲宗教、哲学理念有了真切实在的感受,故而融诸人物心理时,更为贴服。像钱英年在自杀前,一个人在街道上盲目漫游时展示出的不甘、衰弱与孤独;钱重华爱情与学业受挫败后,在梵蒂冈的教堂中感受到的陶冶和成长;张怡楠发现孩子并非与情人,而是与丈夫所生时,对长年错置的情感无力深究的遗憾,都谙悉研熟了人情晦涩幽暗处的曲折。而斯坦芬妮,则是汉语作品中,少有的经得起推敲,可还原至真实日常生活的德国人形象。

  这是一部书写得很真诚很专注的小说,对“学者作家”这一类型风格的创作来说,有积极的探索意义和价值。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百姓故事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闻面对面
   第A08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09版:家装专版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运动汇
   第A14版:活力上海/运动汇
   第A15版:东方大律师
   第A16版:新民法谭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家装专版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新民教育/招生培训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勇往直前的少年“唐吉诃德”
新书推荐
学者作家的最新力作《别了,日耳曼尼亚》
重逢五十年前的恋人
新民晚报读书/星期天夜光杯B02学者作家的最新力作《别了,日耳曼尼亚》 2014-04-27 2 2014年04月2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