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下午,阳光火辣辣的,似乎仍未跳出上海罕见的高温圈。我背上了沉重的手风琴,登上青徐线长途车。
上了车,只见十分拥挤。正在发愁,忽听有男女小青年纷纷热情招呼我,不约而同地给我让座。我谢声连篇,选了一位男青年座位坐下,然后将手风琴放于身旁。
“老伯,这琴很沉吧。”小伙子站在我身边,掂掂手风琴琴带,轻声问。
“最大号的琴,有三十多斤哩。”我微笑地回答。
“您上哪儿去表演呀?”
“到上海北新泾,长宁区民俗文化中心去演出。”接着又用沪语说:“参加《上海话·上海情》第一轮海选。”
“那我们倒是同路呢,那里我熟。刚才见您刷了敬老卡,您老几岁啦?”
“哈!七十好几啰!”我笑着作答,“重在参与么!”
个把小时,不知不觉到了徐泾东站。我刚想背起琴下车往二号线车站,只见那小伙眼疾手快,背起我那沉甸甸的手风琴,拉着我的手,欲送我下车。我心中咯噔一下,急切地说:“小伙子,不用了。我背得动。谢谢你,不用了,不用了……”我似乎有些语塞,心中却真有些怕……
谁料,小伙子执拗地背着我的琴,边走边说:“老伯,我不是坏人。这段路挺远的。来,我背琴,您紧跟。不放心,可以拽着我手中的马甲袋不放,好吗?”
我望着他那稍黑却十分可爱的脸,只得讷讷地说:“那好吧,谢谢啰!”
小伙子迈开大步,我气喘吁吁,几乎有点跟不上,心想,可能真的遇上……
这段路真的好长好长。我们终于上了二号线车厢。小伙子将我的座位安顿好,又将手风琴轻轻放妥,站在我身旁。很快,列车来到了北新泾。小伙子问清我要走3号出口,又抢着背起我那沉重的手风琴,一只手搀着我下了车,边走边说:“老伯,还是挺远的,我再送您到3号出口吧。”
此时,随我如何解说,随我真切的谢声不断,他只是热情洋溢地说:“老伯,跟我走,没事的。”周边的人都投以奇异的目光,还以为我俩在争吵呢。
出了3号口,上了长长的自动扶梯,抬头就见马路对面醒目的“长宁区民俗文化中心”招牌。小伙边指点边对我说:“老伯,参赛地到了。来,我帮您把琴背上,我还要赶路。”
我紧紧握着他那热乎乎的大手,不知该说什么好。小伙还在殷切地关照我:“老伯,这儿太热闹了,过马路要当心呵!”最后,边走边回头笑着说:“祝您赛出好成绩。今后,若有幸再遇上您,请您教我学讲上海话好吗?”
我含着老泪,连连点头,频频挥手,目送他进入车流人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