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考试季。小升初的各种面试已陆续开始,随后就是中考、高考,说两件与考试有关的史话。
近日读《凌霄一士随笔》,读到两个小故事。故事一:雍正年间,福建学政俞鸿图,他的小妾与仆人勾结作弊,把考试内容贴在背后的补褂上,仆人转给行贿索题的士子。虽然俞学政并不知情,但责任难免。事发,被雍正帝腰斩。俞氏被斩时,以手自濡其血,连书七个“惨”字。故事二:咸丰帝时,科场风纪松弛,咸丰帝有意诛杀柏葰一干人整肃风气,但感到柏葰是名望威重的宿老,官至宰相,本想宽宥,于是向大臣肃顺发问:“宰相可杀乎?”不料肃顺亢声相对:“此非杀宰相,杀主考也。”咸丰帝没办法,只好含着眼泪同意了。
肃顺的意思是说:宰相犯错误,可以宽宥;但主考犯错误,不可宽宥。这是为什么?宰相犯错误,只会影响到一时一事,而学统坏了,就坏了道统,最终将影响到政统。政统还要不要,肃顺的意思是咸丰自己看着办。在清朝,封建皇帝也是这般地重视科举风纪,科举给了普天下士子平等的机会。
大凡考场风纪不再,往往与当时当地的政治不良有关系。相信在“苍蝇”“老虎”齐打的当下,各种利用权力作弊的行径,会收敛许多。即便制度建设还没跟上,震慑的效果也不容小觑。
说起那个雍正手上被贪图利益的小妾害了的俞学政,是有点冤枉。他又没有做坏事,妾做恶,他并不知情,却要受斩刑,难怪他要濡血书怨。但是,如果给他减刑,雍正帝又何以力挽学风之颓废?看来,在清代,单看雍正、咸丰二朝,“领导干部”教育约束子女家人,也是轻慢不得的,否则,杀身之祸须臾可至。柏葰官至宰相,算得上是“大老虎”了,不也被打了吗?一个社会要树立自己的价值观,讲公平正义,不论官至哪一级,有问题就要查办。这说到容易做到难,正因为不易,所以这反腐的决心,才更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