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古印度《五卷书》故事集里的一则故事:很久以前,在印度恒河边的一修道院里,住着一位名叫耶诺婆基耶的族长,有一天,看到自己和太太一手领养大的女儿诺健那已到了十二岁,他若有所思和太太说到:女孩子有月经,到了适婚的年龄,做父亲就要给她找丈夫,门第相当,财富相等,一个吃饱一个挨饿就不行。从流传于公元一世纪前的这故事中,我们了解到了印度婚姻很久以来形成的门当户对的那种传统。
印度的婚礼文化和形式的浓墨重彩,决定了它的丰富多样性,有钱人一掷千金去五星级酒店或去海外办奢华的婚礼,没钱的也倾其所有办上一场体面的婚礼,“再穷不能穷婚礼”就是这国度由来已久的传统。
我们知道,传统意义上的摄影要做“减法”,而在《印度婚礼》的这组照片中,我反其道行之,把传统摄影上的“减法”,变成了“加法”式的摄影绘画语言。照片中,运用了色彩学的原理,大胆巧妙地选择大面积的红与金黄基调,来烘托这对名门望族婚礼的浓烈气氛,使人感受到富贵之气和强烈地域感的印度婚礼文化;同时,恰到好处地通过冷、暖色调对比,为避免婚礼上人物造型的单一和空乏,还采用了叠加法,将印度文化中的大象图腾、自然界的花花草草叠加组合,把婚礼的场景描绘成物欲文化和奢华符号很强的拜物空间,让大家看到了印度上流社会炫耀财富金钱与地位的真实影像。此外,多次曝光、渐近化的重叠以及照片后期制作等手法的运用,让形式很好的服务于内容,力图更深刻和完整地表现出《印度婚礼》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