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外、田野、水系、丛林、野趣,正在建设中的上海五大郊野公园将为都市人圆田园梦。地处青浦,以大莲湖为中心、以江南水乡为特色的青西郊野公园是五大郊野公园中“水”特色最鲜明、最先启动建设的郊野公园,目前一期工程已启动,初具雏形,将于2015年底建设,2016年揭开神秘面纱,开园迎客。日前,本报记者随市林业局、青浦区林业站工作人员一起探访先行试点建设的青西郊野公园,为读者探秘这座有着“水上江南”美誉,集湿地、生态、自然、休憩于一体的远郊湿地型郊野公园的种种奇妙,及其特有的“湖、滩、荡、堤、圩、岛”特色。
大
江南水乡原生态,水域最大郊野公园
位于上海青浦青西地区的青西郊野公园北接北横港、西伸山深村内部河流、南傍莲横港、东至拦路港。青西郊野公园整体建成后面积将达22.35平方公里,相当于三个静安区大小,其中水系面积占40%,农田面积占32%,林地面积占8%,路网、村庄及其他占到20%。
青西郊野公园以大莲湖为中心,建设核心湿地、生态片林、农田村庄以及滨湖走廊等四大功能片区,以湿地、生态、自然、休憩为主题,遵循“聚焦游憩功能、彰显郊野特色、优化空间结构、提升环境品质”的规划理念,既能凸显江南水乡的特色,又能体现原生态环境,同时提供徒步、远足、健身、探险游憩场所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全部建成之后,以“湖、滩、荡、岛”为主要特色的青西郊野公园将是上海五座郊野公园中水域面积最大的一座公园,成为漂浮在水上的江南。
目前已启动建设的为一期项目,面积4.6平方公里,也有大半个静安区大小,将于2016年开园,目前正在建设的11个工程项目包括生态鱼塘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环湖自行车道、低洼圩区治理、美丽乡村改造、莲盛社区改造等。
野
水生生物物种多样,堪称上海物种基因库
青西郊野公园位于大莲湖畔的625亩湿地示范区基本建成,林田交融、河道穿插,仿似建在水上的生态公园。湖畔种植了大片野花,蝴蝶飞舞花海中,野鸟出没于湖水间,木栈道延伸,野趣横生。
青西地区的物种资源丰富,湿地、湖泊、河流、森林,多样化的生态环境使生态系统完整,尤其多样的水生生物物种堪称上海天然的本土水生物种基因库。据测算,淀山湖区域拥有上海淡水湖泊湿地生物种类的80%,可统计到高等水生植物57种,占上海淡水水生植物的90%以上。区域内分布着底栖动物3纲10科36种栖爬类动物6科31种,调查到的鱼类有42属、62种,记录到的鸟类有17目48科313种,种类和数量达到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中华秋沙鸭、震旦鸦雀等是中国濒危动物,水獭、小灵猫、大灵猫等出没,蚌类、蟹类、虾类及梨形环棱螺、中国圆田螺、河蚬、淡水壳菜等优质经济水产物种也可寻觅到。
这里的天然植物库也蕴藏能量。青西郊野公园统计到的高等水生植物有57种,占上海淡水水生植物的90%以上,有金鱼藻、风车草等。水杉、池杉、东方杉等遮阳庇荫。
奇
粮林间作湿地造林,“水上森林”景观惊艳
青西郊野公园一期项目最大的亮点当数面积为60多亩的水上森林,被誉为池杉奇观,这是当年青浦区尝试粮林间作湿地造林,日积月累而成的惊艳景观。
青西郊野公园所在区域属平原感潮水网地区,部分河港受潮汐影响,黄浦江潮流可上溯到泖河及拦路港。上游洪水下泄,雨季水流量大,下游潮水顶托,形成了该地区的水文情势。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的湿地,在青西地区随处可见。公园规划过程中,湿地造林成为重中之重。地处朱家角镇沈巷安庄村的池杉湿地造林,就是其中一部分。
上世纪八十年代,粮林间作湿地造林启动。当年种下的苗木胸径大多在1-2厘米,品种有池杉、落羽杉、中山杉。经过20多年自然生长,水位逐渐升高,目前已完全淹没在水中,最深处水深达2-3米,形成了惊艳的水上森林景观。
趣
自然生态课堂,休闲科普两不误
青西郊野公园的自然野趣、天然环境,对于生长在城市的孩子们来说,是生态教育的最佳场所,在这里可近距离接触动植物,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环境意识。同时公园提供了钓鱼、划船、收集标本、摄影、观察鸟类等娱乐休闲活动的新去处,休闲科普两不误。
青西郊野公园将建设的野外管护设施,着眼于野外巡护、行政执法、野外调查、禽流感防控、环境教育等功能的需要,依托野外巡护步道建设野外调查工作服务站,既能隐蔽地拍摄、记录、收集及观赏迁徙鸟群觅食、繁衍等资料,又可实时监测捕捞野生鱼类、偷猎鸟类等行为。
和
保留自然村落,轨交17号线直达
按规划,青西郊野公园启动区将以大莲湖为中心,分为生态保育功能区、水乡农田示范区、渔村休闲体验区三个功能片区。公园建设范围内的自然村落、原住民都将保留,成为原住民或从事农事生产,或经营旅游服务。未来这里还将配套两个多功能集散中心、庄园式酒店,轨交17号线东方绿舟站距离青西郊野公园2公里,从繁华都市到达自然之美的郊野公园很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