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问题的这位,正是“雪龙”号上的后勤大管家——事务主任缪炜。昨天是我国第六次北极考察出发前的最后一天,缪炜忙着给科考队核对此行76天的后勤物资补给,仅食品这一大项,就带了四五十吨。
只愁缺新鲜绿叶菜
“我们的主副食品都很充足,种类也很丰富。唯一的难题是绿叶菜的供应,最多只能维持半个月至20天。大白菜、洋葱、土豆、南瓜等耐贮存蔬菜都不成问题,唯独绿叶菜没法长时间保鲜。”新鲜蔬菜,在南极已实现倚赖培养液的无土栽培,但不适用于颠簸的海上生活。此行要试用个新招:真空保鲜箱,预期效果是可维持一个月的“绿色”。
“雪龙”号上除了三餐,还提供夜宵。船上配备了五名厨师,为队员们精心准备荤素搭配的四菜一汤,菜单一周不重样,每次餐前都会挂上局域网。菜的口味也兼顾南北差异,红烧和清蒸,辣味和清淡都得有,经常搞个“鸳鸯菜”。按惯例,科考队还会成立伙委会,每周集中一次给厨师们提意见。此次的大厨是经验丰富的尹全升,已去过南北两极超过20次了。
做好预案有备无患
这已是缪炜第八次在我国南北极考察任务中担任事务主任,才43岁的他已有14个航次的南北极考察经验。每次出发前,他都会根据考察项目的特点来准备后勤预案。此行临时冰站作业较多,缪炜早已为队员们备齐了防寒服、雪地靴、防晒霜,还有北极熊都弄不破的玻璃钢“苹果屋”(因造型似苹果而得名)。通过直升飞机和冰雷达找到合适的作业冰面后,科考队员通常会在“苹果屋”里过夜。
事无巨细有求必应
采访期间,缪炜的电话响个不停,这个房间缺个卷筒纸那个房间少根网线,都来找事务主任!“出发前和回来后这几天是我最忙的时候,这两天更是脚跟不着地。真的出了海,大家都安定下来了,也就进入常态了。”
缪炜所谓的常态,也要忙到晚上12时。为了让厨师休息好,夜宵都由他掌勺,面条、馒头、年糕都OK。“我在‘雪龙’号上干过服务员也干过厨师,什么都得会一点儿。”
出海在外,为了给队员们有个调剂,“雪龙”号开放健身房、乒乓球房、篮球场等,还有个不定期开放的酒吧,也由缪炜亲自负责。“前不久的第30次南极考察,我们成功完成了国际大救援后,就来酒吧庆祝过一回!” 本报记者 董纯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