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记者也发现,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宝宝”们,其理财收益下滑也是不争的事实,未来想方设法开辟新费场景,或许才是拉住80后、90后“宝粉”的撒手锏。
“宝粉”平均年龄不到30岁,人均持“宝”5030元
数据显示:目前余额宝海量样本已超过1亿用户,相当于中国每13个人中就有一个余额宝用户。截至5月26日,余额宝规模达5742亿元,运行一周年共为“宝粉”创收118亿元。
中国“宝粉”大概长啥样?从上述报告首次“画”出的余额宝用户脸看:“宝粉”人均持有余额宝5030元、人均年龄29岁;80后、90后占比76%。其中,80后最多,占比高达43.82%,持有余额宝金额达49.76%,为贡献余额宝近半壁江山,同时80后还是绝对的“高频交易者”,在余额宝全年4.96亿次转入、8.10亿次消费和提现中,80后的转入、转出笔数均过半。
规模与用户增速回落,7日年化收益率也下降
去年买的余额宝,放到今年赚多少?数据显示:余额宝一年来万份总收益突破558.62元,折合区间年化收益率达到了5.22%。换句话说,如果消费者在2013年6月13日在余额宝存入1万元现金,那么截止到本月7日,一共可以获得理财收益558.62元。而这笔钱同期存钱入银行,按照随时可以提现的活期存款,将会获得利息80.42元,可见余额宝的理财收益为活期存款的7倍左右。
不过,“周岁”已满的余额宝长势不如以往也是事实。截至2014年6月30日,余额宝规模为5741.6亿元,而今年一季度规模为5412.75亿元,二季度环比增速仅6%。余额宝不仅规模与用户增速回落,其7日年化收益率也不断下降。记者今天凌晨在支付宝平台上看余额宝的七日年化收益率,7月4日还是4.2200%,到7月10日已微跌到4.1780%。对此,有理财师乐观预计,预计“余额宝”们的下一个收益高点或到三季度末再现,但并不紧张的资金面或许也不会使得收益率出现较大幅度提升,最多以小幅上升为主。
银行“宝宝”围截,互联网“宝宝”需个性化竞争
而就在余额宝“周岁”后长势不如前的同时,其他互联网机构的“宝宝”类理财产品一样面临着收益率的全线下降,个别甚至有“破4”趋势。与此同时,银行对互联网货币基金的全方位围追堵截也不可小觑。继招商银行在其最新版手机银行中推出“朝朝盈”后,日前浦发银行也秀出“普发宝”,还有渤海银行也有了“添金宝”。类似银行“宝宝”余额理财产品已多达十多种,有的收益率甚至还比互联网“宝宝”们略高一筹,这对后者而言难免会造成一定的抢食。
“蚂蚁也是肉”,零钱也值钱——余额宝们如何应对新一轮的抢“粉”大战?记者发现,开辟新消费场景成为了余额宝下一阶段的重头戏。由于使用灵活,余额宝保持了旺盛的申购和赎回,一年间累计申购4.96亿笔,累计赎回8.10亿笔。其中除了可以网购、可以缴水电煤,今年以来还有用户专享权益的“元宵理财”,四五月间联合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推出的“0元购机”等等。
清华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指出,“传统金融机构拥有非常健全的支付结算系统和几亿账户,当他们认识到问题所在并凭借优势出手时,余额宝以及其他宝宝们将失去强劲势头,未来要拼个性竞争。”
本报记者 胡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