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老上海都认为共和新路铁路旱桥是沪上最早的标志性立交桥。其实并非如此,有史料表明,坐落在浦东川沙的“飞虹复道”要早于共和新路铁路旱桥31年,可谓是上海元老级别的立交桥了。
1926年6月建成的“飞虹复道”,是为当时川沙小火车通行而建造的旱桥。原址位于川沙镇北门外的王桥街处,旱桥长11米,宽12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桥孔为拱形,桥底最高处离地面2米多,可通行小型机动车。桥面北侧铺设铁轨,南侧约4米为人行道。时任川沙县县长李冷为旱桥填写了桥名:“飞虹复道”。
1975年上川铁路拆除改为公路,川沙火车站拆除,后又按原址复制了“川沙火车站旧址”。2008年为建造浦东国际机场北通道华夏东路高架道路,旧址和飞虹复道均被拆除。2013年6月,川沙新镇人民政府将“川沙火车站”和“飞虹复道”合二为一,成为川沙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