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9月1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之所思
刘绪源
  刘绪源

  也许是年龄的关系,我对于文章的看法,近来似乎有些改变。我知道这几年也曾写过几篇较为圆熟的小品,但到了编集子时,因篇幅有限,还是将它们刊落了。因为我更想让读者看到那些浸透思想的文字。

  当年周作人做《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讲演并出单行本,钱锺书先生曾撰文提及,有一部《梅花草堂集》似不该遗漏。后来周作出回答,说自己谈的是“能当饭吃”的散文,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则属“瓜子”一类。又说,“小品之漂亮者亦是山人气味耳。明末清初的文人有好些都是我所不喜欢的……所谓假风雅即指此类山人派的笔墨”。这使我忽然记起,对于现在颇为走红的“书话”体,我也曾发过牢骚。如为马慧元那本很别致的书话集《书生活》(2010年中华书局版)所写的序中就说过:“书话也应扩大自己的疆域,要防止陈陈相因,防止书话八股的泛滥(现在书界已有此种八股苗子)。”这里的“八股”,主要不是指体裁,而是写法上的模仿,好像只要看熟一种样式,挑一本风雅的书照样谈谈,写得漂亮点,就是好书话。所以很多漂亮书话其实不用费心啃书就能写出,这很取巧,但同时也有代价,那就是让人看了无所获。好看而无所获,看多了,读者也即弃之,并从此厌烦了这一文体,这就是八股之害了。而试取知堂书话一阅,那都是充满扎实内容的文字,是真正有话要说才精练写出的篇什,这样一比,就能明白瓜子和饭之不同了。饭很平实,没有那种外在的美,但其大美饥时即知,并且,这才百吃不厌。《梅花草堂笔谈》公案多年来一直有人说起(本书中《也谈钱锺书与周作人散文》亦涉此事),也常有人认为周后来的回答只是强辩而已,这当然只能见仁见智。只是我每回取出此书来看,倒真的觉得有点美而腻,怎么也调动不起非读完不可的劲头来。

  本书分四辑:第一辑谈中外几部重要作品,当然可说是评论,但我其实是作为散文写的;第二辑是关于现代文学的文字,有些属论辩,有些含考证,都与二周兄弟有关;第三第四辑或可视为杂文(其实前两辑也是广义的杂文),是对当下的思考与发言,亦颇涉及文坛与学界,其中第三辑牵涉名家多些,第四辑则关乎更普遍的问题。以“我之所思”作书名,看似平平,其实也已太过堂皇。我希望这里的文章多少都含有自己独到的“思”,凡不合此标准者一概不选。会不会有漏网之鱼?我想那是一定的,凡发现拙文中所思之含量不够者,盼请有以教我。

  全书文字惟最末一篇谈韩寒的收入过我的一本关于儿童文学的论集。之所以重复地收它,只因其中说到批评者与思想者的不同,很能呼应我编书时的想法。

  (本文为《我之所思》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新民观察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新民图视绘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观点·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新民资讯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俱乐部
   第B12版:新民画廊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目击
和你们在一起
我之所思
磨坊法典
等待秋风吹起,黄叶红叶满山(中国画)
同学情
气定神闲
如何让电梯不再“咬人”
新民晚报夜光杯B13我之所思 2014-09-13 2 2014年09月1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