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9月1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磨坊法典
张锦江
  张锦江

  我见到一座古老的磨坊。

  这是在德国的波茨坦,这座小城因二战之后的波茨坦公告而闻名。磨坊却在小城的一角默默地存在着。

  磨坊建于1820年,据今将近200年。它在一个不高的山岩斜坡上,那里有着小树林与草地,一条不规则的碎石小道通向磨坊。厚厚的阔叶长青藤植物缠绕在锥形砖体上,绿藤向上延漫,穿过六角状的由一根一根木柱支撑的腰围栅栏,越过那一扇一扇圆圆的窗户,直缠绕到建筑顶部。那里有四支十字风架,每支风叶上蒙着长长的布帆,风架、布帆、砖体、围栏、木柱以及磨坊供出入的一扇门,都已枯黑、灰暗、斑残,它们在绿藤的映衬下,显得苍老年迈了。走进去,只见磨坊的风机静默地躺着,周围陈列着一些图书,都是儿童绘本之类的,有一女看着,有扶梯可上磨坊顶,她在卖票。磨坊有上下六七层,我没有上去。

  世上有许多凡人、俗事,因为某个机遇、某个偶然,使凡人不凡、俗事不俗,兀显出神奇与神秘来。就像这座老迈的磨坊一样。

  历史本来是模糊不清的,说清的已不是历史本来的真貌。我们只能说清这个原先模糊的故事。那个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怎么会突然下榻在离磨坊不过十米之处,究竟他是第一次来还是来过多少回,这些都不重要,只说,这里有一座叫做无忧宫的宫殿,这一夜国王就住在这里,他一点也不“无忧”,他横竖睡不着,辗转反侧,那架近在咫尺的磨坊风车的“咯吱咯吱”声,在寂静的月夜特别刺耳,让他不得安宁。于是,第二日天一亮,威亷一世叫来内务大臣,说,你拿些钱把磨坊买下来,派人拆了。内务大臣随即而去,见了磨坊主人说了来意。这是个农人,农人说过多少话,已无从考证,流传至今的却是这样一句话:那是祖宗传下来的财产,我的职责就是把它传下去。内务大臣转身去向国王回话,国王一听,无多思忖,就断定农人嫌出的价钱太少,就毫不犹豫地加大了补偿金额。内务大臣又领旨而去,向农人说了价码。岂料,这农人是石头脑子,不为所动,面无表情,还是前面说过的那句话,坚决不卖。威廉一世大怒:这个不识抬举的乡下人!他一声令下,派出宫廷卫队把磨坊拆了。农人并未阻拦,他知道也阻拦不了,他不动声色,第二天,农人一纸诉状将国王告上了地方法院。事态有点出人意料,但,更令人大为惊异的是,不久,法院做出了判决:国王败诉。国王必须将拆了的磨坊恢复原样重建。这国王还是讲理的,他只得照法院的判决办事,重建了这座磨坊。传说又将国王与农人关于磨坊的恩怨流淌到第二代,老国王的儿子继位为威廉二世,老农人的儿子继承家业仍为磨坊主,一日老农人的儿子写信给老国王的儿子,表示愿将磨坊无偿赠送之,以释前嫌。年轻的国王回信说,留下吧以作世人教训。

  进磨坊的山道上有一块碑牌记述着这个传说。

  据说,大凡学法律的人必学磨坊法典。这座古老磨坊已成为司法独立和裁判公正的象征。

  我不知道这个老农人长成啥模样,我觉得这至今陡竖着的古老磨坊就像这个老农人在这儿站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新民观察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新民图视绘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观点·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新民资讯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俱乐部
   第B12版:新民画廊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目击
和你们在一起
我之所思
磨坊法典
等待秋风吹起,黄叶红叶满山(中国画)
同学情
气定神闲
如何让电梯不再“咬人”
新民晚报夜光杯B13磨坊法典 2014-09-13 2 2014年09月1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