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2014年09月1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防止“高招扶贫”重蹈高考加分覆辙
汤嘉琛
  汤嘉琛

  新一轮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大幕开启。各地重点高校将继续实施并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部属和省属重点高校将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额专门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农村学生。然而,新华社记者近期采访调研发现,有些地方“高招扶贫”政策执行走样,比如,一些官员利用影响力修改子女户口,然后将他们送到贫困县高中就读,与农村孩子争夺政策照顾机会。

  近年间,重点高校农村生源比例持续下降,引发社会各界关注,高考改革新政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有助于矫正“寒门难出贵子”现状。然而,一些权贵群体开始钻新政的空子,让“高招扶贫”可能重蹈高考加分政策的覆辙。尽管这一现象并不普遍,但所暴露的问题必须警惕。

  教育领域的城乡差距,直接关系到教育公平和国家未来。在高考招生环节适度照顾贫困地区的考生,是一项深得民心的善政。如今的问题是,有些地方在执行“高招扶贫”政策时,存在资格审核不细、定向不准等问题,让真正需要帮扶的优秀学生没能得到实惠。

  “高招扶贫”政策执行走样,让人想起以前的高考加分政策。有关部门给少数民族地区考生、拥有文艺或体育等特长的考生实行加分录取,初衷也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但近几年层出不穷的考生身份造假和高考加分丑闻,让这一政策饱受诟病。在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中,体育、艺术等特长加分政策将正式废止。

  尽管“高招扶贫”目前主要起治标作用,但它对广大寒门学子来说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如果“高招扶贫”重走高考加分政策的老路,因身份造假、“关系户”等乱象而扭曲,引发公众和舆论质疑,最终可能难逃“短命”厄运。这种担忧绝非杞人忧天,在特长加分之路被堵死后,难保会有更多人打“高招扶贫”的歪主意。

  要增加“高招扶贫”政策的公平成色,防止一项初衷良好的政策走偏,必须最大限度地确保公开。有两个建议可以考虑:将所有定向招生的考生信息通过多个媒体尤其是网络公示,并对造假者进行惩罚性追责,通过社会监督减少暗箱操作的空间;同时,还要更加细化定向招生的标准,减少被钻空子的可能。

  不过,“高招扶贫”终究是一种治标手段,实现教育公平的治本之策,仍在于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硬件和师资力量,从源头上逐步缩小贫困地区学生与城市学生的差距。当然,这种改变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现阶段必须尽量吸取高考加分政策的教训,让“高招扶贫”政策更完善,以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读者之声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长三角
   第A23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A24版:文化·旅游/长三角
   第B01版:健康园
   第B02版:养生/健康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资讯/综合
   第B08版:新民资讯
防止“高招扶贫”重蹈高考加分覆辙
的哥爷叔
蛋饼
缝合医患关系,要手术还要仁心
大V转型?
求器勿忘问大道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防止“高招扶贫”重蹈高考加分覆辙 2014-09-15 2 2014年09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