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父母心。正如父母希望孩子碰到问题随时联系到自己一样,医生贠健也作如是想。贠健的习惯养成,源于对病人需求的换位体察。难能可贵的是,他并没有因为患者凌晨5点或者午夜来电而拒接,也没有因为领导同事不知晓而放弃坚持,而是一如既往地用这样一个走心的连线,去坚守和践行大医精诚的圣训。
赞誉贠健的同时,也有人提示“善良的风险”。一次次教训,提醒医生要谨慎热心,学会风险规避。诊断必在医院,常规检查必做,手术风险确认必签字。这也容易导致医患之间加强戒备,拉开心理距离。
医患矛盾的今天,不仅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滞后相关,与公众健康素养较低相连,也与新闻舆论的“放大效应”有关。解开死扣,消除戾气,需要消除制度缺陷,更要弥补精神缺陷。只是,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的医者,坚守着初心。
现代医学并不完美,但生命的旅程离不开它的护佑,医生与患者理应结伴而行、相互扶持。不仅医学要从技术主义歧路上回到人的医学轨道上来,医生要会手术又会心术,理解病人,而患者也要理解和尊重医生,释放善意和信任。 (姜赟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