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活在每个人彼此连通的在线空间里。
新闻、知识、笑话……全体“在线”,一键搜索,一键获取;生平、感情、心绪……全体“在线”,一键发布,一键查阅。
于是每天晚上最后见到的,不是爱人的笑脸,而是手机屏幕;第二天清晨起床,叫醒我们的也不是梦想,而是寻找手机的欲望。赖在床上看一会儿朋友圈吧,给老同学老同事的晒娃图旅游图都点个赞了;打开微博刷一会儿最新头条吧忧国忧民批个折子,再把几个营销大号的笑话都转发了吧欢天喜地逗个乐子;上一会儿淘宝找女神同款吧,把推荐单品都点开放进购物车了;时间磨得差不多了,手机小游戏的冷却期终于过去了,又可以玩一盘和好朋友们比分数了。哎呀,好不容易休息在家的一天,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这样任光阴闲抛掷,还怎么充实自我、发展科技、征服外太空呢?再说外太空有什么好?外太空又没有网络!
我们理直气壮地缠绕在这网络里,理直气壮地把所有思维都溶解在这网络里,理直气壮地不再完整拥有时间与生命。
我们不舍得离开这个在线空间,我们不甘心走进那个离线宇宙。
离线宇宙是什么?离线宇宙是与我们自己相处,离线宇宙是享有我们自己。
世界那么大,如果只有我们自己,会是多么孤独无助的事情。
其实还好,生而为人,很多阶段都必须自己挨过的,比如考物理、写论文、生孩子、当然还有离世,这些所有关卡,就算是一万个网友点赞点蜡烛,都不会让你的孤独少一点,总要习惯的,不如尽早习惯。
或者,就在另一个休息日,把手机静音放在一边,不用再到网上假装日理万机假装相知满天下,一盏花茶、一支禅香、一段老歌,一本闲书,一枚书签,把自己的时间收拾起来,重新还给自己,把自己的情怀交付出去,换取别人的故事。
安徒生说,与其他人相比,那些看过我的故事的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不会那么轻易变得冷酷。
长大以后,仍然安安静静地观赏并使用文字的大人,见多了悲欢离合,也不会那么轻易变得高兴和愤怒,不会那么轻易变得浅薄和彷徨。锤炼“从容”这种品质,可能需要首先把自己与旁人“取消关联”,不再依靠别人的肯定来建设自己,也不会因为别人的否定改变方向,认定了路,努力地走。在心底里暗自建筑了别样世界,不暴露在人言的风吹雨打中。
可能是徒劳地希望在这个E符号漫天飞的时代保有一点逆潮流的闲情吧,城市人的孤独权,理应被赋予、被确立、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