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月13日,曹家村签约比例已达93.8%,金沙新村北块100%签约,中块和南块的签约比例分别达96.19%和99.07%。9月15日上午,区旧改办为16户居民举行了集中搬迁仪式,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也来到现场欢送居民,庆祝他们开始新生活。
是什么原因让金沙新村和曹家村的居民走得如此爽快又高兴?除了公平、公正、公开、全程透明的阳光政策外,更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结果。征收工作遵循“前门敞开,后门紧闭”原则,征收补偿方案“敲定”前反复组织居民召开了近百场的听证会、座谈会,倾听居民诉求,反复修改补偿方案,彻底扫除了大伙儿心中的疑虑。
畅所欲言 75场意见座谈会
王天福今年63岁,在金沙新村住了30年,老少三代人蜗居在20平方米的小屋内,每逢台风天家里必定水漫金山。一家人盼旧改盼了近20年,终于在去年底等到了梦寐以求的好消息。此次金沙新村和曹家村旧改地块的征收受益居民共有2307产、近3000户居民。对于征收补偿方案征求意见稿,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看法。为此,从5月26日至5月31日一周时间里,两大地块内共计召开了75场居民意见座谈会,让每家每户都有机会发表意见。
以往开居民座谈会,都是由征收事务所或者居委干部召集并主持,这次则由长风新村街道的机关干部“上阵”,广泛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与征收事务所的工作人员一起,对居民提出的共性问题,集中予以现场解释;对一时无法解答的政策性、敏感性问题,及时做好记录并反馈有关部门。
确保利益 先签约再调解
金沙新村和曹家村的居民,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盼旧改,如今总算盼来了阳光征收。如何分割共有产权,是旧改地块在签约过程中常见的瓶颈。此次,长风新村街道早早就组建了两个“长风新村人民调解委员会驻旧改基地工作室”,第一时间进驻各旧改基地,先后接受407件咨询、接待580人次,光曹家村一个地块,就已经制作了103份人民调解协议书。
其实,派调解员、律师进驻旧改基地,早在2012年在普陀区“新渡口”旧改地块已有尝试。但不同的是,此次调解工作室的“胆子”更大。“这次我们采取的是先签约再调解的方式,也就是说,先把‘大蛋糕’拿到手,再由各方协商‘怎么切’。”进驻曹家村的人民调解员成建说。“以往总是先调解,调解不成再打官司,伤感情不说,时间拖久了,不仅好房子被选光了,连一些优惠政策都享受不到,白白损失不少。”
而如今,调解员在签约开始前就先进驻各家做思想工作,帮着起草一份家庭内部协议,搭一个大框架;再凭家庭内部协议去签征收协议;最后根据协议书中的内容,将家庭内部协议细化完成。这样一来,尽管调解员身上的压力陡增,一个家庭矛盾要分两次甚至多次来调解,工作量成倍增加,但群众的利益得到了保障。 本报记者 徐轶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