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宿是旧时的说法,而且那时的情景还真是叫投宿比较贴切。
我最早的旅游是在大三的时候,当时还没什么人叫旅游,都是借着出公差的机会游山玩水,而我们这些学生却真是自费旅游。那年放暑假,我赚了70多元的稿费,便与几位同学从北京启程,先是乘火车到大同,游览过后进入浑源,先看悬空寺再登恒山顶峰,一路上的投宿地点都是旅店,每晚5毛钱,4个人一屋,干草铺床,自己端着脸盆到盥洗室洗脸刷牙,一天之间只有早晚来两次水,所以要赶紧。旅游的终点是五台山,我们坐着严重超载的卡车进入台怀镇后,才发现旅店都已爆满,只得投宿在中学教室里,40人一间,一夜2毛5分,洗漱在露天。
工作之后,我再去投宿时条件有所改善。那时都时兴住招待所,因为招待所便宜,但住这种地方必须有关系,不然没床位。在身份证尚未诞生之前,住宿要凭介绍信,一到过年过节开大会,招待所就会清理外来旅客,只有凭省级介绍信才能住下。一进招待所迎面就是一张住宿须知,这个不许那个不准,条条都像是要轰你马上走人。招待所的一景就是大清早总会闯进来一位半老的女服务员,连个门都不敲,看也不看睡在床上的那几位,换过暖水瓶后就扬长而去。
那个年代的投宿都流行一间房间住着几个人,而且互不相识。有一年我住在镇江的一家招待所里,6个晚上,邻床共换了5位。当时出差最多的就是采购员,采购员的提兜里都塞满了香烟,我的5位邻床个个都是采购员,结果结交了5位朋友。每人塞了我一条香烟,其中一位是湖南一家卷烟厂的,因此塞给我两条。这些采购员很热情,回去后还不时寄信,一写就是两页三页,页页述说采购的苦衷、人生的冷暖。
投宿最便宜的就是住洗澡堂子,一个床位4毛,但无法洗澡,因为浴池21时关门,热水停供,投宿的客人都是21时以后才准进来,而早晨8点半之前又必须离店,洗澡的客人9时要入场。洗澡的客人是半躺半倚,所以澡堂子的床位都很短,结果晚上睡觉的客人就很难受,只能蜷着双腿入眠。
如今叫招待所的地方已经很少了,满目都是各式各样的酒店,拿个身份证就可以入住,钱多钱少自己选,实在想节省就去住地下室。地下室不敢称酒店或宾馆,还是叫旅馆或旅店,旅店肯定价廉,但物美就不敢说了。
现在的投宿已经找不到可以只要一张床位的地方了,就算人家肯给你,另外那张床也没人敢睡。互不相识还能挤在一间屋子里睡觉的时代已成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