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网络达人天天在讨论美国大神级导演诺兰的科幻片《星际穿越》,我们也忍不住一家三口结伴进了电影院,三个小时一口气看完,果然“脑洞大开”!——各种神奇精彩的画面不断出现,严重挑战我们的想象力,也补充并扩大了我们的想象力。这样的奇思妙想,让我们暂时忘却了人事的繁冗,进入到浩渺太空的梦幻空间。
影片的“中心思想”是“米国”影片最擅长表现的“爱”,具体则落在了“父女情深”这个核心主题上,而那什么地球被破坏了不适合居住的环保观念,那什么拯救全人类以及自己家人的英雄壮烈星际飞行,都是穿插在里面的感人至深的分情节。诺兰导演和他的团队调用了各种最新科技手段,充分发挥最大的科幻想象力,在影片中营造了令人惊叹的虫洞、黑洞、五维空间等各类超炫图像,让吾等凡人目不暇接,大呼过瘾。
美国大片最擅长营造各类超越你想象力、让你感到震惊的庞大图景,通过这种图景的震撼,穿插或细腻或婉约的儿女情长、父女情深、生死不渝之类经典主题,“泪点”精确控制到秒,让你觉得花钱很值得。影片里小女生墨菲和大女生布兰德博士组合尤其强大,小的是催泪弹,大的是烟幕弹,结合那满脸沧桑的男主角,可谓: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星际穿越”这件事,以人类现有科技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除非你能造出超光速飞行的宇宙飞船,这些飞船在绝大多数科幻小说里都是主要旅行工具,例如科幻小说大师阿西莫夫的《基地七部曲》里,虚构了如“重力发动机”之类匪夷所思的飞行方式。而科幻小说大师克拉克则坚持不用“超光速飞行”概念,他小说中最快速的宇宙飞船仅接近光速的十分之一。那么人们如何进行长距离的星际飞行呢?除了“冬眠”,就是人类的自我繁殖。克拉克的《拉玛四部曲》里,借由人类侦测到一个飞向太阳系的庞大未知天体的故事情节,展开了对宇宙飞行最为合理、也最为浩瀚的想象——被这个神秘天体诱捕的一对男女宇航员,成为被采猎的物种,开始了长途的星际旅行。
但人类的宇宙飞船比克拉克笔下的神秘天体飞行速度慢多了。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1号宇宙飞船,在飞行了36年后被确认飞出了太阳系,这时它已飞行了约125个天文单位——约等于180亿公里。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在4.22光年外,旅行者1号要飞行数万年才能到达。眺望浩瀚太空,令人感到十分渺小。
好在我们还有想象力,好在我们还有虫洞和黑洞。想象力比超光速飞行还快亿万倍,你可以转瞬间位移到距离我们十亿光年之外的河外星系的某颗怪异行星上。影片中的宇航员则通过突然出现在土星附近的一个稳定的虫洞,穿越广袤的空间,来到宇宙另一侧。
“虫洞”和“黑洞”这两个概念产生之后,让艺术家们“脑洞大开”,运用到科幻小说中、影片中,成为一种崭新的叙述元素。
诺兰导演曾执导过广受好评的电影《盗梦空间》,对于营造电影中那种似真似幻、如梦如幻的场面,是手到擒来的娴熟。然而,即便在令我们“脑洞大开”的时候,他仍然不忘记冷不防地扔出几枚温情催泪弹。
关键要扔得合适,不合适地乱扔,就是臭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