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晚饭后,俞春雷和往常一样,来到书桌前,铺开宣纸,凝神静气,挥毫泼墨。这时,门铃声响起,进来的,是一对父子模样的人,那个父亲脸上有掩饰不住的焦灼:“我们来找俞老师的。”俞春雷忙放下手中的笔,将他们迎进客厅。
那个父亲说孩子叫童童,今年九岁,人是蛮聪明的,就是干啥都不认真,坐都坐不住。“我知道您是咱们奉贤的十大市民书法家,我带他来,不光要学习您的书法,更想让他学习您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俞春雷谦虚地笑笑:“过奖了。孩子有兴趣的话,练练书法也不错,毕竟这是咱们民族的文化瑰宝。”他看看童童:“童童,想学书法吗?要不要看老师写字?”童童机灵的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俞春雷,尤其是他残缺的右臂。“老师,你真的没有右手啊!”童童爸爸一脸尴尬,又忙向俞春雷道歉。俞春雷丝毫没在意,还是笑吟吟地对童童说:“我的右手是七岁时不小心掉到桥下,受伤后感染,被迫截肢的。至于怎样学书法,那就说来话长了。”他的脸色渐渐严肃起来,随着他低缓的讲述,童童父子和他一起回到了23年前,那个炎热的午后。
“沈老师,沈老师!”在奉贤南桥一个居民小区里,一个四五十岁的女人围着一幢楼焦急地呼喊着,她就是俞春雷的母亲。小区里人不多。偶尔有人远远路过,都用有些好奇甚至异样的眼光看着她。俞母浑然不觉,依然大声呼喊着。终于,楼上下来一个阿婆。得到阿婆指门后,俞母满是汗水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找到沈老师,不过是第一步,怎样让沈老师收自己的儿子为徒,才是最重要的。她走上楼梯,先喘息了片刻,再拽拽衣角,然后敲响沈杰家的门:“沈老师,我是青村的,儿子叫俞春雷,他只有左手,想跟您学书法。”
原来当时,有人告诉他们奉贤有个沈杰老师,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残疾,却身残志坚,通过努力学习成了书法家,“都是残疾人,他应该更能体谅你的处境,能跟他学习是最好的。”
当俞春雷迈进沈老师充满书香墨香的家时,几乎是战战兢兢的。沈老师的笑脸很亲切:“春雷,欢迎你。”几乎在那一瞬,俞春雷的心平静了下来,他抬头看看满眼的书画,又看看沈老师,他知道,自己终于找到了一生为之拼搏的东西。
沈老师是慈爱的,他亲自下厨给俞春雷烧饭,耐心细致地教导他,但沈杰老师又是严厉的,光一个“点”,俞春雷就足足练习了近两个月,那段时间,他每天连梦里都在不停地练习,点,点,点,就在这枯燥得近乎疯狂的练习中,他终于找到了左手运笔的技法。看着那个力透纸背的点,沈老师终于满意地点点头。就是这个点,成了俞春雷打开书法大门的第一个密码,横、竖、撇、捺,一笔一笔地练习,一字一字地书写,少年俞春雷在笔墨纵横间忘情地学习、书写。一晃20多年过去了,俞春雷学书法的步伐从不曾停留,直到今天,他的书法已参加了很多次展出,他获得了许多的奖。2013年8月,他的作品入选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书法大赛展览,并被邀请到杨浦区现场展示。他被人尊称为书法家,他也成了一名书法老师。“老师,你真了不起!我要向你学习!”看得出,童童完全被俞春雷的讲述迷住了,他的敬佩是发自内心的。“爸爸,我明天就来俞老师这里学书法,我一定好好学!”听了童童的话,童童爸爸欣慰地笑了,俞春雷也欣慰地笑了。
十日谈
释放生命的精彩
麦秸画做出气势磅礴的《清明上河图》,明请看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