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校园,用脚丈量身边的土地,用心观察社会的需求。王新悦要求自己“让有意义的事情有意思,让有意思的事情有意义”。
“向下看”更扎实
王新悦从小酷爱看史书传记,如今,他仍给自己定下规矩——无论工作再忙,每天也必须读100页书。他最欣赏的历史人物是“知行合一,暗室燃炬”的王阳明和“才属中人,矢志中兴”的曾国藩。《乡土中国》、《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等分析中国社会机理的力作他也读了又读。从小到大,王新悦都是学生干部,兴许是受了史书中“士大夫”情怀的影响,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身居“庙堂”挥斥方遒。
研一的第一次实习,让他的观点有了改变。每周一天,他和几个同学去浦东新区花木街道实习。他坦言,自己原先以为“居委会阿姨”管的都是琐碎的家长里短,但时间久了,他却实实在在感受到社区治理的魅力。
动迁居民对新居楼道的公共卫生不管不顾,街道干部发起了“垃圾换鲜花”行动,巧妙化解顽疾;街道每周举行工作口头汇报会,改变居委干部“能干不能说”的现状……“我们可能理论都懂,但是缺的就是这种‘四两拨千斤’的工作经验和智慧。”王新悦说,自那时起,他不再只是“仰望星空”,开始对基层工作产生了感情。研一第二次实习,他选择了更加基层的金杨街道黄山新城居委,学校要求每周实习一天,他双休日也主动跟着居委干部走街串户,并参与完成复旦大学和浦东新区民政局的基层社会治理研究课题。2008年毕业那年,他放弃了直接去中心城区组织部门工作的机会,来到了浦东新区曹路镇承接地气。
“向下看,是成长的必须。”王新悦坚信。
用青春点亮夕阳
在曹路镇党政办公室工作了三年,2011年,王新悦从事团委工作。王新悦觉得,在办公室这样一个“枢纽”单位,接触面广,也培养了工作的全局观。
曹路镇地处浦东新区东部,辖区内有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金融学院、上海杉达学院三所高校,以及曹路大型居住社区、曹路工业园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等多元形态,呈现出年轻人多、外来人口多、老龄人口尤其是独居老人多的特点。王新悦很快发现了团委工作面临的挑战,虽然各级团组织和一些企业也开展着一些活动,但不少活动“自娱自乐”成分居多,主办方“吆喝”得很起劲,但却很难激发年轻人真正的兴趣;企业也发愁,总是老调重弹地献爱心、送礼包,时间长了也流于形式。
多方力量如果整合起来,是否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王新悦策划下,一场“企业助力公益计划”启动了,8家企业成为助力公益基地。
曹路镇有三家敬老院,如今,每一个敬老院都竖起了一面大大的“笑脸墙”,在湿冷的上海冬日里,温暖从每一道舒展的皱纹里透出来。这是“企业助力公益计划”的第一站——由云鼎餐饮、“爱拍”社区公益影像发展中心、三所高校团委共同发起的“朝夕之间”敬老活动,近百名年轻志愿者参与活动。
在龚路敬老院,89岁的张连奎老伯从来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面对镜头细说往昔。一旁的大学生志愿者听着记着,将老伯一生难忘的重要片段制作成“卡通生命册”和视频影像。和张老伯一样接受采访的,还有另两家敬老院总共近700名老人。
“一开始有学生抱怨说老人总是自说自话,不理睬他们的采访提纲,自顾自一直说,但后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学会了倾听。”二工大艺术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赵丽敏清楚地看到了同学们的变化。从老人的絮叨中,他们看见时光流逝,也意识到陪伴对老人的重要。很多学生回家后,也自发为自己的长辈做起了各式各样的生命册。温情在两代人中流动,画出一道爱的彩虹。
“推”年轻人进社区
“他能帮助应对各种变化,把项目做活了。”这是上海金融学院国金学院团委书记霍中华对王新悦的评价。“外青夜校”是该校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由大学生志愿者为当地两家工厂的外来务工人员开出课表,送教上门,教他们学英语、学上海话、学简单礼仪,但去年年初,随着曹路镇产业结构调整,这两家工厂员工大量流失,志愿服务面临中断。能否整合其他资源,突破“外来务工青年”单一群体,为更多的青年群体服务?一方面,王新悦为学校牵线搭桥;另一方面,“外青夜校”将固定课程表变成可选择式菜单,将课送进工厂企业、民办学校、消防中队。一个几乎要沉寂的志愿者品牌,重新焕发活力。
王新悦说,他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带领更多年轻人走进社区、培养对基层的朴素情感,对于崇尚自我的90后、00后们而言尤为重要。他整合街镇资源,把年轻人“推”出校门,走向社会——
在曹路消防中队,三楼的“警营文化长廊”很引人注目。消防官兵列队、出警、救援的飒爽英姿以绘画速写的形式记录了下来,笔触硬朗、细节生动。这是二工大艺术学院的同学们今年暑期用很长时间完成的。年轻的消防官兵和大学生是同龄人,生活经历迥然不同的他们,看见了彼此身上闪光的地方。
在为“国宴”定制餐具的玛格隆特骨瓷(上海)有限公司,三所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有了自己的“青年中心”。在这里,年轻学子不仅可以和艺术大师近距离接触,更能尽情挥洒创意,尚未出校园获得企业青睐。
在中虹家苑大型居住型社区,居民全部是从虹口来的动迁居民。很多人离开了生活了几十年的老房子难免孤独,独居老人更感寂寞。经曹路镇团委牵线搭桥,上海金融学院会计学院的志愿者们成立了“金杖雅社”社团。大学生们发挥专业特长,走进社区开设老年理财讲座、表演预防金融诈骗小品。经过一个暑期17个村居的活动,今年重阳节,一台由大学生和社区老人共同排演的文艺演出登上了金融学院的舞台,作为金融学院新生入学教育的生动课程。
通过“团建联建”,如今,三所高校各二级学院团学联与41家居村团组织结对共建,曹路镇挂牌了4个青年就业基地和1个青年创业基地,搭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在曹路镇团委推动下,复旦附中浦东分校等辖区7所中小学将活动阵地向社区、企业青年开放。
前年,王新悦给刚出生的女儿起名为“燕来”,寄语女儿能像“燕子衔泥”般坚韧,也寄托自己“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情怀。女儿的小名叫“小树”,王新悦则用一棵枝繁叶茂、根系发达的大树作为自己的微信头像。他始终坚信,“根扎得有多深,树才能长多高。”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