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父亲陆国华、母亲张凤岐而言,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抗战时期相识到相爱,他们是一对抗战恋人。
父亲生前曾告诉我,他1920年9月出生在江苏常熟一个普通的家庭,小时曾在天津读书长大。抗战时期,日军入侵天津后,他们一家逃到大后方云南昆明,此时,设在云南昆明的中国空军军官学校为抗日救国向全国招募500名飞行员。他被此吸引,当时招募简章介绍,该校以孙中山“航空救国”为理念并由孙中山亲自创办。活跃在抗战前线的打击日本零式飞机的中美混合航空大队中,部分中国飞行员就毕业于该校,它是培养抗日精英的摇篮。父亲热血沸腾地报名参加了中国空军军官学校21期飞行班,在培训期间,他经天津老乡王长昇的介绍认识了已在中国空军军官学校当助理干事的张凤岐,并恋爱。以后因为21期飞行班要到印度参加高强度训练而身体不适被迫离开该校,但他还是支持张凤岐在该校和以后的美国飞虎队积极抗日。他在1946年抗战结束后和张凤岐在上海结婚。父亲说,他最佩服母亲的两件事,一是为了抗日救国将婚期推迟到抗战结束后进行;二是“文革”受迫害时能克服困难,尽力照顾和精心培育孩子成长。
母亲则在回忆录中讲到:未到20岁的她,当时是1941年因为日本飞机大规模轰炸昆明,她实在无法继续读书而被迫离开了国立云南大学。以后经人介绍到中国空军军官学校做助理干事,此后经王长昇介绍她到美国飞虎队器材供应处当英文打字员。直到1945年11月14日美国飞虎队专门派运输机将同样享受美国军人待遇的她和其他中方人员送至上海江湾机场。
我的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在抗战时为抗日救国效过力,解放后,为建设祖国出过力,他们夫妻经历过各种风风雨雨的考验依然相敬相爱。就像我母亲生前反复强调的:“我一生中做了两件有意义的事,一是参加美国飞虎队抗日救国,二是当人民教师为培养祖国下一代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