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3月3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都市里的界限感
谢小嘤
  谢小嘤

  有朋友最近在微信上拉黑了他的一个朋友:“我发了个朋友圈说我肚子疼,他连发了十八条消息问我好点没……”

  特别能理解这种做法,即便很多人也许看不懂,觉得人家这不是关心你么,这不是对你好么,再说这么一点小事你至于么!

  真的至于的。虽然以前我们都提倡真诚,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掏心掏肺,大抵是好的。可是过了界限,接受方的不适感就会很强,甚至错觉在平行宇宙中多了一个自己都不知道的痴心前男友。十八条消息,回复变成重负,不回复又觉得辜负,累不累?

  活了三十几年了,心里已经有了各种隐形的纵横交错的底线,就是《偷天陷阱》里漂亮的凯瑟琳泽塔琼斯小心翼翼穿过的那种——有时候所谓的朋友在酒席间一些不当的玩笑,在人群中几番隐私的传扬,对了,还有那些奇奇怪怪完全不懂得适可而止的托请,足够我们安静地不为人知地把对方送到人际关系的坟墓之中去,很难再还魂。

  界限感是城市人交往最基本的礼貌。

  将这种说法推衍到包括但不仅限于同辈关系的交往之中,都是通用的,比如父母与孩子,一味牺牲与无限付出的母爱,比如终身不娶不嫁拉扯孩子长大,曾经被歌颂为道德的主流,但如今在更多教育理论之中,父母的情绪稳定与适度奉献,才是健康的、不给孩子压力的亲缘关系。宇宙中的两条线,渐行渐近与渐行渐远都是常态,谁也别绑架着谁。

  这不只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解脱。无限付出的背后不可能是无欲无求,一旦索取不到心理价位的回报——这是极有可能的——付出方的心就很容易碎裂成一片一片。至于回报这种事情……你想想,总不能走马路上随便来个财主给了你几两银子,你就遍地找支草标插在头上卖身为奴吧?两厢情愿才是正道,别逼着人爱你。

  所以,可能会在不同的时期喜欢不同的人,但终归最喜欢的还是那种看得清眉眼高低、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该糊涂的时候绝不斤斤计较、从不贸然给他人添麻烦的聪明人。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会发现真正谈得来的朋友几乎全是这样的人。聪明和善良并不矛盾,很多时候聪明甚至是善良的必要条件。分寸与界限是该永远坚守的准则。

  任何人与任何人之间的关系,都不该像马德里半球似的,大家都是活在网络时代调侃型轻语境之下的人,实在不想回头走进琼瑶的次元。

  嗯,这也大概是在为我们的日渐冷漠编织理论依据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日本为何难谢罪12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大购网专版
   第A15版:文化新闻
   第A16版:文化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2015国际滑联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长三角
   第A23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A24版:文化·旅游/长三角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B07版:新民资讯
   第B08版:专版/长三角
“三八节”少了什么?
聊天与吃饭谁重要
再见了,北嘉线
扫一扫 关注“夜光杯”
春色
抗战恋人
今宵灯谜
都市里的界限感
新民晚报夜光杯A20都市里的界限感 2015-03-30 2 2015年03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