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无雨,但这里的云却携带湿气。在海岸形成的雾像“云堤”一样向内陆推进,当地人叫它“浓湿雾”。组成雾的水滴太细小,又缺少向上输送成云致雨的气流,所以没有形成雨滴落下。
1956年的特大旱季,现已退休的智利大学数学和物理教授卡洛斯·埃斯皮诺萨灵机一动,想出了布网捕雾的怪招,并立即在最高山附近的安托法加斯塔市进行了实验。捕雾网布满毫米级的小孔,湿雾中的水汽在此被截,凝结成水,水滴集聚、增大,最终从网上滴入集水沟,再进入试验场的容器。他的研究一直持续到今天。
埃斯皮诺萨的捕雾器研究中心在佩纳布兰卡小镇上,附近山顶上的6张大网俯瞰全镇。这里还是雾捕手啤酒(Atrapaneblina)之乡。这种带棕色泡沫的金琥珀苏格兰啤酒只用从雾网收集的水来酿造,三个酒桶一个冷库,年产量区区2.4万升。主人米格尔卡尔库罗骄傲而喜悦地说,“从浓湿雾得到的水品质优良,赋予我们啤酒特有的口味和品质。”
埃斯皮诺萨关注的,当然不仅是啤酒。他们将捕雾网设置在沙漠扩张的关键区域,使大约6平方公里内的本土植物得到水分补充,减缓了沙漠化的进程。他们计划不久的将来向当地家庭提供雾集水。
项目支持者说,捕雾器成本不高,有可持续性。收集的水依靠重力下山,连运费都不需要。网是可负担得起的,维护也方便。40平方米大小的雾网成本在1000到1500美元之间,取决于所使用的材料。网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小,架网的金属柱可以隐藏在植被中。
从雾捕水,作为一种理念已传播到秘鲁、墨西哥等干旱地区。各地都有研究者在测试网络,从雾收集水,阻止沙漠化,造福居民。最大的捕雾器群在危地马拉的图曲阿,这里的60个捕雾器每天捕4000公升水。
智利大学的皮拉尔·切雷切达教授说,希望在十年内有足够的捕雾器供应整个阿塔卡马地区。“我的梦想是,有朝一日捕雾器能与海水淡化厂竞争,淡化厂毕竟不够环保。” 凌启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