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去看了一场演出,“带着讲师看芭蕾”——主办方请来上海芭蕾舞团的专业演员,演出经典的芭蕾舞段落,搭配讲解,从演员日常训练方法讲到芭蕾舞人物肢体动作语言。主办方的苦心让人觉得佩服。
因为穿插讲解的缘故,现场的气氛相对比较放松,观众不像看芭蕾舞剧时般正襟危坐,这很好理解,也正常。很多观众带着孩子去看,偶有孩子说话,甚至发出些噪声,好在总体并不很影响场内秩序。
但突然从后区观众席跑过来一个女孩儿,举着手机,沿着观众席中间的走道边走边拍,父母全不阻止,这多少让我有些错愕。更糟糕的是,周围很多孩子都起了效仿之心,有些被家长阻止了,有些被允许坐在座位上拍,也有几个站到她身边一起拍,被他们的身影遮挡住舞台的观众相当无奈。
给孩子基础的艺术教育,这应该是当下年轻父母的共识,所以,在美术馆、博物馆、剧院、图书馆,我们都能看到很多孩子的身影。但是,这艺术教育的范畴包括些什么,大概很多父母自己也还没有想清楚。懂得《胡桃夹子》第二幕中为什么出现西班牙舞,西班牙舞中的动作来源何处,这的确增长见识;懂得看演出的时候保持安静,不拍照,不随意走动,不影响其他人,知礼节,懂进退,我想,这更重要。
从最终目的来说,我们不可能将所有孩子都培养成专业的艺术工作者。普及艺术的基础知识,是艺术教育功能之一,提高审美的能力,完善个人的修养,亦不可缺。看不看得懂是一回事,懂不懂得如何看,是另外一回事。
现在上海越来越多的剧场、院团,开始尝试为孩子们订制属于他们的演出,相对来说,可以自由一些,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弃全部的剧场礼仪。始终正襟危坐,对于孩子们来说,肯定有些难,父母的引导和适当的控制,就显得相当重要了。安静认真地欣赏一支舞,也好过闹哄哄地混整场。以拍照、录像代替用眼睛、心灵欣赏,对演员,不够尊重;对自己,也是一种辜负,似乎,也枉费了主办方的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