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6月1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看不看得懂
懂不懂得看
夏 琦
  夏 琦

  前不久,去看了一场演出,“带着讲师看芭蕾”——主办方请来上海芭蕾舞团的专业演员,演出经典的芭蕾舞段落,搭配讲解,从演员日常训练方法讲到芭蕾舞人物肢体动作语言。主办方的苦心让人觉得佩服。

  因为穿插讲解的缘故,现场的气氛相对比较放松,观众不像看芭蕾舞剧时般正襟危坐,这很好理解,也正常。很多观众带着孩子去看,偶有孩子说话,甚至发出些噪声,好在总体并不很影响场内秩序。

  但突然从后区观众席跑过来一个女孩儿,举着手机,沿着观众席中间的走道边走边拍,父母全不阻止,这多少让我有些错愕。更糟糕的是,周围很多孩子都起了效仿之心,有些被家长阻止了,有些被允许坐在座位上拍,也有几个站到她身边一起拍,被他们的身影遮挡住舞台的观众相当无奈。

  给孩子基础的艺术教育,这应该是当下年轻父母的共识,所以,在美术馆、博物馆、剧院、图书馆,我们都能看到很多孩子的身影。但是,这艺术教育的范畴包括些什么,大概很多父母自己也还没有想清楚。懂得《胡桃夹子》第二幕中为什么出现西班牙舞,西班牙舞中的动作来源何处,这的确增长见识;懂得看演出的时候保持安静,不拍照,不随意走动,不影响其他人,知礼节,懂进退,我想,这更重要。

  从最终目的来说,我们不可能将所有孩子都培养成专业的艺术工作者。普及艺术的基础知识,是艺术教育功能之一,提高审美的能力,完善个人的修养,亦不可缺。看不看得懂是一回事,懂不懂得如何看,是另外一回事。

  现在上海越来越多的剧场、院团,开始尝试为孩子们订制属于他们的演出,相对来说,可以自由一些,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弃全部的剧场礼仪。始终正襟危坐,对于孩子们来说,肯定有些难,父母的引导和适当的控制,就显得相当重要了。安静认真地欣赏一支舞,也好过闹哄哄地混整场。以拍照、录像代替用眼睛、心灵欣赏,对演员,不够尊重;对自己,也是一种辜负,似乎,也枉费了主办方的苦心。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民生速递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记忆中的抗战
   第A10版:评论/随笔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专版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A26版:家装专版
   第A27版:家装之窗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阅读/连载
   第A31版:广告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大购网专版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专版
   第C01版:新尚
   第C02版:人物
   第C03版:妆容
   第C04版:摩登
   第C05版:摩登
   第C06版:潮事
   第C07版:秀场
   第C08版:大牌
取缔奇葩证明,让信息“飞”
看不看得懂 懂不懂得看
迟三秒再关门
重新学过端午节
“惯性”
女性生育,不只是个人的事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10看不看得懂
懂不懂得看
2015-06-19 2 2015年06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