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的“绿道”别有风味。经过几天的雨水刷洗,林中的栾树叶子落下来,金黄、火红的叶子落在灰黑色的柏油路上,似一幅幅镶嵌画。凉亭下,一对老夫妻说进去歇歇脚;绿道上,奶奶带着小孙女散步。居民们说,一完工住在附近的就来这里散步骑车了。可以在整洁蜿蜒的柏油路上步行、骑车,可以在木栈道上散步,也可以在休憩点上发呆、靠着河岸看风景……
从闵城路到六磊塘,沿着沪闵路轨交5号线的桥墩下,直到北横泾,经过半年的苗木抽稀、植被优化等综合建设改造,一片曾经茂密的封闭生态林,变成了一块开放型绿道。从地图上看,这个慢行系统仿佛笔直地贴着5号线从莘庄一路向南延伸,但深入其中会发现,它并非一条道通到底,其中既有可在林间穿行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又有透着浓浓泥土气息的池塘;既有高大的水杉组成的树形矩阵,又有河边开阔的大草坪以及大理石围成的小型广场。结构形态颇为多样。
“绿道”跟沪闵路市政道路完全隔开,走进去还真有点森林探险的感觉。会不会迷路?不必担心。“绿道”每个十字路口都有一块醒目的红色指路牌。在每个大的被市政道路隔开的路口,还有一块大指示牌。这个慢行系统仅供人散步或骑自行车;不允许垂钓、游泳;轮滑、电动车和机动车不能进入;树林里禁止抽烟,宠物也不能带进去。
“绿道”没有路灯。闵行区绿化和公园管理所副所长、绿化工程师吴凌峰解释,过度灯光会影响植物和动物。植物晚间需要休息,如果夜间有灯光,会导致植物抗寒能力下降,过冬成问题;此外,灯光也会干扰夜间活动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本报记者 鲁哲 通讯员 崔松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