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代,我是在嘉定西大街上度过的。那是物资匮乏的岁月,因此能吃到什么,就在记忆中刻录了最深的印痕。那时,西大街上护国寺以东有一家“大东饭店”,是家乡风味菜馆。
上中学的时候,我有时来不及回家吃午饭,祖父就给我两角钱。这笔钱有许多是在“大东”消费的——和几个同学一起午餐。两角钱平衡用于饭菜两端,一角钱买半斤米饭,大致一顿可以吃饱。还有一角钱买一碗鸡鸭血汤,请它下饭。
“大东”的鸡鸭血汤是用肉骨头汤炖出来的,还没有端上桌来,就闻到扑鼻香味。吃到嘴里,半斤米饭有如风卷残云,几分钟就没有了踪影。可惜这道美味在不久后因为上山下乡,就戛然而止了。我在内蒙古沙漠里当知青,以后上了大学,整整10年没有吃到鸡鸭血汤。
上世纪80年代初我毕业工作了,马上就有机会出差离京南下,第一站到徐州。当晚上街闲逛,一眼就看到街边排档有鸡鸭血汤,每份3块钱。我立刻买了一份,端到手里时不禁激动起来,还洒出了一些。这碗鸡鸭血汤的味道还是不错的,但与家乡的鸡鸭血汤一比,滋味儿就差得远了,差到东大街还不止。我想这到底是淮河以北,橘子尚且化之为枳,鸡鸭血汤自然也要改些味道。
下一站到了南京,秦淮河畔、夫子庙里,鸡鸭血汤算得上主打风味,每份2元,用白色塑料盒盛着。我马上买了一份品尝。毕竟是秦淮河边,鲜味增加了,但香味还比不上“大东”。我想这就是远离了故乡的缘故。
第三站上海,我走进了老城隍庙。那里当然有鸡鸭血汤,2块5角一份,我也立即品尝。似乎可以勾起当年那番滋味了,又觉得还是短了一分。我分析这鸡鸭血汤大概不是用肉骨头老汤炖出来的。然而几天后我回到故乡西大街的时候,“大东饭店”早已失去了踪影。使我惆怅久之。
不过我对鸡鸭血汤的喜爱一直持续,总要时不时品尝一番。再过了几年,我回到上海工作,品尝它的机会就多了。走过大街小巷,我始终在寻找少年时那番滋味。
机会终于来了,有一天和新结识的朋友吃饭。谈起烹饪美食之道,我不由得说起自己的久久寻觅。他听后马上一拍手说道,这好办,我这里有一位特级厨师,做一碗鸡鸭血汤是拿手好戏。于是他一声传令,约有半小时,一大碗热腾腾的鸡鸭血汤端将上来了。热情的主人还把厨师请了出来,询问我这碗鸡鸭血汤味道如何?
我当然连声称赞,这碗鸡鸭血汤也确实做得不同凡响,而且明明白白告诉我用上了肉骨头老汤。我心里也明白,既然是特级厨师,应该比当年的“大东”乡镇厨师手艺高强。
我还明白了,当年“大东”鸡鸭血汤的浓香味道,是那个时代特有的,已经随着那个时代、随着我味蕾渐失而远去,永远不会回来了。
从那天起,我不再特意寻觅那碗鸡鸭血汤,只把它的美味浓香留在自己记忆里,并把对鸡鸭血汤的喜好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