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已觉不新鲜?
红学废话都讲究?
而今真成小世界?
全民只看郭小倌?
枉入红尘三百岁,
可是魂归离恨天?
偌大石头敲门砖,
如此冷落弃道边。
我是红学门外汉,
敢问寿烛谁人燃?
红楼多情滋育咱,
忘恩负义为哪般?
我不是红学家,却有几句牢骚要发,上面的顺口溜便是。
红楼梦或曰石头记被称为吾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这部千古奇书面世二百多年来深受前朝后世关注,不独版本纷繁,续书不断,靠它吃饭的红学也大行其道,索隐派、传记说,等等等等,热闹了许久许久,其间人才辈出,不可胜数。“文革”之中几无书可读,批孔孟,批儒学,批水浒,唯独于红楼梦一书例外。“文革”后的八十年代却随思想解放的大潮,红学也风生水起,不独成立了红楼梦研究会、出刊物,举办过几次全国性的研讨会,真是新论迭出,人才济济,南北东西,好不闹猛。冯其庸先生亲口告诉我,邓小平夫人卓琳女士还主动关切,予以经费支援;其后又成立曹雪芹研究会,得到胡耀邦父子的助力。电视剧和电影的出品更引起国中“红潮”,新的文献也不断发现,就连洋人史景迁也著有《曹寅与康熙》。上海有越剧“红楼梦”,评弹则有百听不厌的“宝玉夜探”开篇,海上画界除戴敦邦的中英文红楼梦大宗插图夺人眼目,还有程十发、刘旦宅的所作,皆为上乘之选,超迈有清一代改琦等人的绣像。北方南方均建有大观园,为深受中外欢迎的景点……
然,若无三百年前中国生出个天才而背世的曹雪芹来,这一切皆是白板!
今年是雪芹先生诞生的三百周年,未知学界何以如此冷落?红学家们,靠“吃红”“吃曹”的种种先生们,何以忘却了这个他?难道连小小的红寿烛都置不起吗?人啊人,好没识见好没良心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