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法国巴黎东北部的维莱特“科学与工业城”,是欧洲最大的科普博物馆,该馆专门设立针对青少年学生的“维莱特班”,许多中小学将整个班级搬到“科学城”,每学期在这儿上一至两周的课,利用博物馆知识、设备、实物等资源,在工作人员指导下,亲手完成科学小实验等,博物馆每年要接待约二百五十个“维莱特班”。
据悉,法国有一种独特的“星期三现象”,每到周三,中小学教室几乎空无一人,学生们都到博物馆参观、学习、做实验,“穿越”历史,感受人文、科技,感悟和认识世界,博物馆成为中小学“第二课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博物馆为教育服务的功能还可以大大加强,博物馆要更多融入国民教育的战略,教育部门也要切实加强把博物馆资源当作中小学“社会大课堂”的意识,学校应当更多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并形成机制。中小学生普遍生疏于博物馆,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对博物馆教育的重要性还要加强;二是应试教育占用了学校及学生的大量时间。
有句名言:“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会理解。”博物馆的功能既告诉孩子,这是什么?又给孩子们看到了实物,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更重要在于,为孩子们提供了动手参与的机会,非常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实践能力,这恰恰是我们基础教育的软肋,是中小学生普遍缺乏的能力,这种能力将影响到国家的创新力。
重视“第二课堂”的教育价值与作用,当务之急是要将博物馆学习与体验活动融入国家基础教育战略,写入中小学教学大纲。同时,博物馆要针对教学需求,为学生量身打造丰富多彩的展出活动,精心设计符合孩子们胃口与兴趣的参观线路与模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