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居住在静安寺街道百乐小区已68年,是个年逾八旬的老人,年轻时就乐于为人指路,以解人之急。现在我倘若外出,总能碰到有人向我问路,有时我也看到有人手持地图东张西望,或者在某地徘徊,会主动上前询问:“你要找什么地方,要到什么地方去?”
一次,在愚园路乌鲁木齐北路路口,我见到一对中年男女带着一个孩子在张望就主动上前问:“你要找什么地方?”男子说:“要到华山医院。”我就告诉他:沿着乌鲁木齐北路向南走,过两条马路,再向前走,到第三条马路就可看到华山医院了;并用手指着朝南的方向。他们三人刚走,我又见到一位老人在刚被搬迁的工商银行门前徘徊,就上前问道:“你是不是要找工商银行?”老人说:“是的,我正等钱用,银行不见了。”我马上安慰老人说:“工商银行刚搬迁到前面路口,我带你去。”
有时候,我会反复询问问路者,为的是给出最准确的回答。
还有一次,我在万航渡路上看到一位老者带着一个年轻的外国人,在万航渡路92号附近反复走着,就迎上前去问老者:“你们在找什么呀?”老者说:“我们找96号。”我告诉老人,万航渡路只有96弄,问他地址号牌有否搞错。老人说:“没有搞错。这位外国青年的祖父上世纪三十年代就住在极斯菲尔路96号的一幢花园小洋房里,现在这位外国青年来上海,很想看看当年他祖父的旧居和房子的现状。”我听后想了一下,突然想到原来上海在抗日战争期间有一个臭名昭著的日伪特务机关被称为76号,因坐落在极斯菲尔路76号而命名。那么当时的96号应该在76号旧址的北边,我还记得原来76号朝北走,在镇宁路转弯处有一排小型花园洋房,会不会就是那里?我把这些想法告知老人,让他带外国青年去一睹其祖父在上海的旧居,以解悬念。此后,我特地收集并回忆了附近的一些旧路名,以备为人指路之用。
多年前,我在静安寺遇到一位衣冠楚楚的老人,要寻觅百乐门舞厅。他告诉我说,他曾在联合国总部工作,现在美国定居。当我把他领到百乐门舞厅对面时,老人凝视良久,感慨地说:“唉,已经快五十年了,当年我和我的夫人就是在这里相识相爱的。这次回来,我就是想看看祖国的变化,以解思乡之情。一会儿我还要到浦东新区去看看。”我看老人对如今的上海不熟悉,又与他相谈甚欢,就索性陪他去了浦东。他回美国后,特地给我来信,告诉我他后来在祖国的旅程,他还在信中说,很高兴在上海认识了我这样一个朋友。
几十年的为人指路,让我感到指路不仅需要热心、耐心、友善之心,还要有一定的学问,要熟悉本地区的道路、商店、银行、邮局、医院、学校、各行政机关、标志性建筑等分布情况,还有各交通线路的走向和站点的具体位置,甚至已动迁的居民区、周边道路的新旧路名及历史变迁。了解得越多,你的指路才能越清楚、具体、明白,更方便问路者。
指路是小事,我只是动动脑、张张口、抬抬手、迈迈腿而已,但对问路者却不是小事,是帮助他们除焦虑、去不安、释烦恼、解急难的大事、好事。所以,他们总是道一声“谢谢”,赞一句“你是个好人”。听到这些感激的话,我记起了一句老话:“勿以善小而不为”,我做的是好事、是友善之事,深感此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