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办班学校之一的育才中学,记者见到了一群热情、大方、好学的新疆孩子。
素养课 受益匪浅
你在教室内舞文弄墨,我在操场上挥汗如雨,每周六上午,新疆班的笑声回荡在校园里。校长陈青云介绍,该校新疆班创办于2013年,目前招收3届10个民族,共244人。除了文化课,最受学生欢迎的就是每周四节的综合素养课程,毛笔书法、国画、剪纸、艺术鉴赏、武术、网球、彩陶等10余门课程。
“这些课程教会我的不仅仅是一种技能,也了解了育才‘自治自理,自学自创,自觉体锻’的理念。”女生尼尕热担任了校读书社社长,她用干练和自信形容现在的自己。男生艾孜买提从来没有离开过乌鲁木齐,业余时间他喜欢用一把吉他疏解心事,陈青云知道后,鼓励他深入学习,古尔邦节晚会上的掌声,让艾孜买提尝到了被认可的感觉。
做老师 又当父母
2015年9月,由天山电影制片厂拍摄的聚焦新疆内高班的电影《梦开始的地方》首映,主要拍摄地就是育才中学。虽然拍摄时很辛苦,但看着大屏幕上出现熟悉的校园,不少同学的眼睛湿润了。
“我们不知道怎么称呼你,叫老师,却是朋友;是朋友,却像妈妈。你让我们内心感到很温暖,你把我们带进快乐自信的世界里!”读着孩子们写的赠言,新疆部老师金冬爱心头暖暖的。
副校长、新疆部主任李元介绍,学校为新疆部成立了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为每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十几岁的孩子第一次离开家,又恰恰处于敏感的青春花季,心理课也成为学生每周一节的必修课;学生发展中心还对全体同学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和生涯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和确立人生理想。每年6月,老师们全程陪伴学生回家乡,开展家访;每年8月,老师们又远赴新疆,接他们回上海。
学生们来自新疆各地,学习成绩差距较大。金冬爱试图研究出一种适合班级学生的教学方法,既不让成绩好的同学感到课程容易,也不让成绩差的孩子感到上课太难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利用课前课后的点滴时间尽力为学生答疑解惑。
“他们每一个都是我的孩子。”金冬爱说。天气变化时,她会提醒学生及时添减衣物,学业繁重时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她在作业本上的评语,也总是以激励为主。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