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刘一闻点评“海派书法进京展”
~~~刘一闻点评“海派书法进京展”
~~~刘一闻点评“海派书法进京展”
~~~刘一闻点评“海派书法进京展”
     
2015年09月3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派书法正在崛起
刘一闻点评“海派书法进京展”
乐梦融
  昨天晚上,刚从北京回沪的刘一闻还沉浸在兴奋中,在与本报记者通话时他说,这一次海派书法进京展的作品质量了得,2007年那时候,还有沈尹默和白蕉的书法作品“压阵”;压阵本届展览全部选择在世的书法家作品,展出效果“远远超出原来预想”。身为海上印社副社长、十一届国展评委会副主任的刘一闻,他的创作实力被视为是当代海派书法的代表人物,并且长期关注着上海书法的整体发展水准。

  让他印象深刻的是,2007年第一回进京展时,展出作品尺幅都不大,这是因为以往的海派书法家不习惯写大字,对海派书家而言,写得“大”有难度。这一次展场设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如果字体太小,就与空阔的展场氛围不太搭配。此次展出的140余幅书法篆刻作品,各具风格,既有气势,亦有法度,代表了当今海派书法的最高水准。

  ■ 中生代突出 尤其令刘一闻欣慰的是,50岁上下的中生代作品面目突出,并在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他认为,这说明了近年来上海的书法家们都在用功,厚积薄发。本次进京展每个人只能选择一件作品,看到了上海书家和印人通过努力后获得的可喜成果。

  ■ 海漂书法家 在本次进京展中,有一部分作品来自“海漂”书法家群体。刘一闻认为,“海漂”书家群体正在崛起,他们创造了不俗的书法成绩和书法地位。这一方面来自于“海漂”书家们的自身努力,也得益于上海书协的开放政策。因为,上海书协在入会、评奖等一系列方面给予“海漂”书法家与有上海户籍的书法家完全一致的待遇。上海书法的风格非常多样,“海漂”书法家带动了上海本地书法家的书法创作,他们的风格跟本地书家有不同,与上海本地的书法家是有互补的。

  ■ 印人群体 上海的篆刻在全国一向分量很重。此次展出阵容整齐,如此密集和高水平的印人群体,堪称难得,而他们的作品更是反映了当前印坛的各种风格类型,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从现场观众的热烈反响看,上海的篆刻水准依然有着极高的美誉度。

  在京展出期间,诸多书坛行家参观展览后,称赞了海派书法家的作品对全国书坛的辐射力与影响力。刘一闻说,“我始终在思索‘百年海派’这个大命题。我们欣喜看到,目前上海的书法水准在扎扎实实地进步。把上海书法水平推动到新的高度,这是每一个海派书法家的责任。”

  上海书协名誉主席周慧珺的看法是,上海目前的书法要和上海的城市地位相适应,要千方百计发挥各方积极性,形成合力,重振雄风。刘一闻赞同这一看法,他说:“海派书法正在崛起,它的新的创作时期已经到来”。

  本报记者 乐梦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广告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互动
   第A17版:目击/街拍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国庆影视
   第A22版:国庆影视/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要闻/文体新闻
   第A25版:专版
   第A26版:要闻/文体新闻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广告
   第A33版:上海花城
   第A34版:辰山植物园/上海花城
   第A35版:辰山植物园/上海花城
   第A36版:共青森林公园/上海花城
   第A37版:共青森林公园/上海花城
   第A38版:上海植物园/上海花城
   第A39版:上海花城/海湾国家森林公园
   第A40版:上海花城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8版:专版
这个社会需要点“工匠精神”
海派书法正在崛起
上海读书节昨天闭幕
公告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20海派书法正在崛起 2015-09-30 2 2015年09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