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读者之声
     
本版列表新闻
~~~拍卖协会发言人支招:凡是成交前收费的公司皆不可信
~~~拍卖协会发言人支招:凡是成交前收费的公司皆不可信
~~~拍卖协会发言人支招:凡是成交前收费的公司皆不可信
~~~拍卖协会发言人支招:凡是成交前收费的公司皆不可信
~~~拍卖协会发言人支招:凡是成交前收费的公司皆不可信
     
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鬼”拍卖行骗取拍品鉴定费
拍卖协会发言人支招:凡是成交前收费的公司皆不可信
刁炳芳
  读者纪先生反映:我素爱收藏各种古钱币。位于杨浦区的上海聚仁艺术品有限公司,不知从何处得知了我有拍品的消息,一名邵姓总监三番五次游说我带藏品到公司商谈。去年5月16日,我与该公司签订了一份展销服务合同。11月初,聚仁公司市场部的徐姓总监来电通知,我的拍品已有买家相中,但藏品须通过香港热释光检测,为此我支付了鉴定费3万元。后来事情的进展令人生疑,我多方查找也找不到聚仁公司推荐的“香港日蚀光鉴定检测认证中心”。最终,我中止了和聚仁公司的合同,取回了藏品,但3万元的所谓鉴定费有去无回。

  杭州的一位陈先生经历和纪先生相似,今年被上海一家公司游说,将藏品送往位于青浦的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检测,被收取了1万元鉴定费。

  【调查附记】

  记者按纪先生提供的电话联系聚仁公司,接电话的小姐非常谨慎,问起邵、徐两位总监皆答已离职。记者佯说有藏品咨询,对方强调一定要带藏品到公司面谈。

  记者联系了上海市拍卖行业协会的新闻发言人范干平先生。范先生说,近年来拍卖市场鱼龙混杂的情况严重,各类“李鬼”拍卖公司行骗手段层出不穷,工商部门去年一年就收到投诉200多起。范先生介绍,这些“李鬼”公司大多是打着拍卖幌子的文化传播公司、各类经纪公司,并无拍卖资质。委托人受诱导与其签订的都是《服务合同》,而不是《委托拍卖合同》,一旦发生纠纷,此类合同主体因系非正规在册的拍卖公司,故而不受拍协、工商、商委的制约。

  范先生提醒收藏爱好者,委托拍卖一定要谨慎,可以查询国家文物局和拍卖协会官网,网站登载有正规注册的拍卖公司。范先生还推荐了帮助藏家鉴别拍卖行是否正规的最简单有效的一个方法:凡是在委托拍品未成交前,以任何名目收取费用的公司,一定是不可信的。

  范先生呼吁,请相关管理部门能针对当前拍卖市场鱼龙混杂的情况,设立联席会议制度,推出整治措施,综合多部门之力,净化拍卖市场。

  本报记者 刁炳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08版:专版
“低头族”乘电梯疏于注意惹事故
禁行桩内比“车技”
防盗门锁换后无法使用 安装不当还是质量问题
“李鬼”拍卖行骗取拍品鉴定费
大学生主动让座令人赞
新民晚报读者之声A11“李鬼”拍卖行骗取拍品鉴定费 2015-10-19 2 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