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陈默说,科研人员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把一群刚出生的猴子整天关在笼子里,而另一群猴子一出生就散养在假山里,结果,一年后把笼子里的猴子放出来,面对大自然它们一个个神情恍惚,病态显露无遗。这个实验提示我们,对待正在长身体、长心智的小学生,尤其要“散养”,让他们在自由游戏时学会掌握与人交往的分寸,而不能把他们从早到晚圈在课桌前,要让他们有时间走出教室,独自玩耍,独自交往,而不是一直生活在老师的眼皮底下。
课间的户外活动,是放松身心的好办法,既能改善大脑供血状况,又能缓解视疲劳,对肌肉骨骼也有好处,还能使得下一节课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或许我们不该苛责学校的保守管理,毕竟是为了孩子的安全。但如此“圈养”,却是以孩子真正的健康成长为代价。安全也不应该成为因噎废食的借口,提高管理水平、完善防护举措、提高法律意识,才是让操场和孩子都不再孤单的治本之策。
本报记者 王蔚 陆梓华
实习生 郜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