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农林水一体化”,就是指改变农、林、水分离式的发展模式,把农业和森林结合起来,消除“增加森林”与“增加耕地”的矛盾,在大幅增加林地、水域的同时,又充分拓展耕地和粮食生产空间,丰富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也就是说,它既是一个农业系统,又是一个具有生态调节功能的森林系统,还是一个增加内陆降水、并向生产性绿水转移的水利系统。
“在农林水一体化中,最难的是,在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将林和水建在哪儿?”沈文表示,在“农林水”协同发展后,在万亩良田里的河道、路边都可以种几排树,既不影响土地占用,又可提高森林覆盖率。
在净化水质方面,“农林水”一体化可发挥巨大的作用。“水泥柏油马路上的雨水,经过路边林带的缓冲再流到田里,就像经过一道过滤屏障,水质可以得到净化。而通过林下小河,水也可以达到自净,并用于灌溉蔬菜,种植有机蔬菜,实现良性循环。另外,以前田里的雨水直接流到河里,容易导致水葫芦增多。现在在田边种林后,雨水通过林地吸收了氮肥、磷肥,再排到水中,就非常洁净,也可减少化肥、农药流到河里的量。”沈文表示。更重要的是,“农林水”一体化项目对大田的风貌也有提升。改造后,路两边、河两岸都是高高的树木,当中是平平的田野,凹凸有致,就像一副立体的油画。
廊下镇表示,除郊野公园外,目前已选取了试点区域,正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若试点成功,可为全市21个郊野公园的建设以及扩大郊野公园的范围提供示范。本报记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