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本市几大热门的生态旅游景点内,游客不文明现象接二连三地发生。政府部门花费了大量的资金、人力,将林地向市民打开,却遭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专家呼吁,市民应增强环保意识,爱护来之不易的森林资源。
热门生态旅游地遭毁
最近的一起,是枫叶美景遭人采摘。在没有围墙的廊下郊野公园,上周起枫叶已部分转红,赏枫客流络绎不绝。然而网友发现,一些游客对枫树生拉硬拽,不但树枝被拉扯变形,树叶也被摘成了光秃秃的一片。工作人员透露,就在去年,还曾有棵枫树被游客推倒。
同样在11月,有市民发现,刚建成不到半年的闵行绿道,也变了模样。这段沿沪闵路建造、全长3.8公里的绿道,是本市首个开放的慢行绿道系统,今年6月刚刚竣工,是周边十几个小区居民健身、散步的好去处。可是,如今的绿道中,隔离墩消失不见,部分绿化被毁,护栏被撞凹。居民称,有可能是绿道内禁行的电瓶车所为。
时间倒回到10月下旬,吕巷一大片粉红色的“粉黛乱子草”田野一夜间走红网络,许多市民慕名前往。然而,不到一周,花田里的粉黛乱子草东倒西歪,被踩踏出一个个大坑。主人见状不妙紧急收割,但8亩花田严重被踩烂,经济损失高达30万元。
如何监督管理成难题
“没有围墙、不收门票的郊野公园虽然有野趣,但管理难度比城市公园大得多,对管理方也是种考验。十几平方公里的面积,谁负责管理,如何管理,都是需要提前考量的问题。”业内专家指出,郊野公园不能只建不管,而是应“管建并举”,设计周全、合理的监管模式,将好事做好。
此外,封闭林带通过慢行绿道向市民开放受热捧,粉黛乱子草的意外走红,说明市民其实很希望亲近自然。交大刘春江教授指出,应该在决策者、经营者、管理部门和公众中,大力开展环保教育,宣传爱护森林绿地和花草树木的生态价值观,引导市民用眼睛和相机记录风景,切勿破坏森林资源。 本报记者 金旻矣